位于张江科学城中心位置的模力社区从2024年8月30日投入运营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助力张江吸引近2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链集聚效应,覆盖底层技术、场景设计、算力支撑的闭环生态圈初步成型,垂类模型产业高地初具规模。
为年轻人创业提供生态助力
在模力社区的展示厅里,像琥珀一样内含动植物、风景等形象的透明立方体小摆件吸引了探营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
“开启三维记忆新纪元”,这是稀树科技带来的高精度全彩3D扫描-打印一站式服务,用户只需用智能手机或普通相机,围绕目标物体或场景拍摄多角度照片或视频,上传至平台后,借助尖端AI算法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即可完成超高精度三维重建,生成栩栩如生的三维数字模型,再通过全彩3D打印技术,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可触摸的立体实体。无论是记录孩子成长、珍藏旅途风景,还是定制纪念礼物,都能让回忆从“平面”跃为“立体”,留存更多空间细节与情感温度。
开发这款应用的是一名25岁的创业者曹瑞翔,他今年年初从日本留学回来,5月份和本科时期上海科技大学的同学一起在模力社区成立了公司。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小曹已经和张江集团还有社区的邻居密切交流起来,寻找各种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创业梦想的资源和渠道。
上海张江科学之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慧表示,“AI企业跟传统企业非常不一样,尤其是垂类模型企业,创业年龄非常轻,公司规模非常小。越是年轻,越是人少,需要的整个生态助力就越多。”朱慧说,张江的模力社区主要聚焦垂类模型,为入驻企业研发提供场景、生态和服务,打通AI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
重构生物医药科研范式
衍因科技以“打造国内自主可控的生物医药AI智能体科研平台”为目标,带来了自主研发的“衍因智研云”。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史辉辉介绍,他们的基因组大模型,能够提供基因编辑工具、模拟算法等,帮助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动植物育种等行业提高效能。
衍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公司成立5个月就拿到了启明创投千万元的天使轮投资,目前正准备A轮融资。史辉辉透露,去年9月公司第一批入住模力社区,在这里办公一年免租、两年减半,楼上楼下可以找到很多合作伙伴,入住后人员由10人扩大了20人左右。
到目前为止,“衍因智研云”平台已服务60多家创新药企、200多家科研机构及医院、380所高等院校,让生物医药科研更高效、更精准,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在科学智能领域,除了衍因科技,模力社区已实现多点突破:分子之心凭借全球首个产业级AI蛋白质生成大模型,精准率达国际顶尖水平;晶泰科技建成全球最大生物医药自动化实验室集群,物质结构预测技术全球领先;岩思类脑依托华山医院脑电数据库打造全球顶尖脑电模型,设立国内唯一斑马鱼全脑平台,开拓脑疾病治疗新路径。
赋能传统工业数智化转型
作为国内工业AI大模型应用的先行者,羚数智能研发出了上海首个完成备案的工业垂类大模型——“百工工业大模型”。该模型针对工业场景三大核心痛点(隐性知识转化难、实时决策精准性低、领域专精与安全性不足),采用 “工业基座+领域微调”架构,结合 GRPO强化学习、Agentic RAG等创新技术,提升多模态推理能力与复杂任务处理效率,同时规避通用模型“幻觉”风险,确保输出符合行业规范与数据隐私要求。
上海羚数智能联合创始人陈启明介绍,该款大模型获得了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之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公司已成功服务振华重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远海运重工、中船集团旗下企业等百余家工业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等环节提供智能化支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速数字化转型。
“浦东拥有超过1500家的规上工业企业,以及非常丰富的产业结构,给了我们场景应用落地的底气。”朱慧介绍,模力社区以张江科学城为“超级场景试验场”,推动垂类模型在智能生产、生命科学、科技金融、城市管理等七大优势领域规模化落地。
朱慧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模力社区着力打造三横三纵生态体系,坚持应用引领,垂模驱动,要素支撑,促进AI纵深延展;聚焦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应用智能,扩大垂模横向覆盖,加速AI价值释放。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模力驱动,智引未来”模力社区科技秀将于7月27日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