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国内首个机器人“技能学校”探秘,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在这里学本领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25 10:35:35


2025年初,张江迎来了一个特别的 “学校”——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训练场。作为国内首个能同时容纳上百台不同类型人形机器人训练的 “技能学校”,这里正用科技的力量,给机器人“上课”,为它们未来走进工厂、医院、家庭等场景打基础。



能学啥?三大领域10多个场景练本领


这个训练场可不简单,涵盖了智能制造、民生服务和特种应用三大领域,细分出 10 多个训练场景。不管是工业生产里的零件搬运,还是医院里的辅助护理,甚至是特殊环境下的作业,机器人都能在这里针对性训练。更关键的是,机器人训练的数据能共享,让它们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能力提升更快。


有啥 “名师”?两大模型当 “教练”


要让机器人学好本领,离不开厉害的 “教练”—— 大模型。这里有两个重磅模型。


一个是和华为一起研发的 “龙腾” VLA 具身操作大模型。它学了 600 多万条数据,包括机器人真机训练的 “白虎” 数据集和仿真场景的合成数据,再加上华为的国产算力和云训练工具帮忙,部署到青龙、智元等不同机器人身上后,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干活的本事明显变强了。



另一个是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的 InternVLA-A1 模型。它也学了约 600 万条数据,融合了各种真实和模拟的操作数据,能理解场景、想到该做啥,还能精准完成任务。


数据咋管?六大服务+全套保障体系


机器人学本领全靠数据 “喂”,这里有一套强大的数据平台。


六大服务,主要包括从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到定制训练、部署、测试,一条龙帮机器人解决数据问题,不仅打破了数据孤岛,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数据质量,让模型更新更快。


两大系统,有具身数据采集平台和具身数据管控平台,专门管数据的 “收” 和 “管”。



全套保障主要是为了让数据靠谱,这里打造了 “六源融合 + 四层任务 + 异构统一” 的采集框架。简单说,就是从互联网、仿真场景、人体动作等六个来源收集数据,按场景、任务等四层结构整理,还通过双重验证保证数据质量,再用三级测试体系检验效果。另外,还有 14 个子系统和 60 个专利技术撑腰,确保数据采集和管理万无一失。


现场能看啥?WAIC上的精彩展示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地中心的机器人将亮出绝活:商超里,两台 Butler 机器人能自己移动取货、结账,像个小店员;青龙机器人表演打拳,动作有模有样;青龙 v2.5 在汽车工厂场景里,取料、摆放、操作工具样样行;地瓜机器人带着国产 “大脑”,能和观众互动递饮料;5 台不同机器人一起分拣物料,默契十足……



这些机器人的精彩表现,都来自这个 “技能学校” 的训练。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它们将在更多领域帮我们干活,让生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