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来碗冷面也是不错的选择。上海冷面既不同于东北冷面的酸辣爽口,也不同于朝鲜冷面的清淡素雅。它的独特,从面条、酱汁到浇头,都带着鲜明的“海派”印记。
面条:蒸出来的“韧”,吹出来的“冷”
要说上海冷面的精髓,首先得从这碗面的“出生”说起。与东北、朝鲜冷面常用的荞麦面不同,上海冷面选用的是
地道的碱水面
——细宽扁平的身段,白里透黄的色泽。大多数地方的冷面是“煮”出来的,而上海冷面偏偏要
“蒸”
。生面须抖松后放进大蒸笼里蒸过,再下锅煮熟。先蒸后煮的冷面可较长时间保持它的利爽口感,根根分明,富有弹性。当然,一般家庭吃冷面还会采用湿煮法:省却蒸的工序,生面直接下锅煮熟,这样做出来的冷面保存时间稍短。
独特的面条冷却方式也体现了上海人的智慧。不同于其他地方直接用冷水过凉的“过水面”做法容易导致卫生问题。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厨师创新出
“风扇冷面”
的方法:将煮熟的面条拌上葱油,一边用筷子翻拌一边用电风扇吹凉。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卫生隐患,还能让面条保持最佳口感,成为上海冷面的标志性工艺之一。酱汁:干拌派的“酸香醇厚”
当其他冷面浸在冰凉的汤里时,上海冷面却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
“干拌派”
路线。而干拌的灵魂就在于那一碗酱汁。上海冷面的灵魂酱汁,是由三大金刚撑起的。
1.酱油
选用老字号特酿生抽,咸中带鲜,为酱汁奠定醇厚基调
2.康乐醋
不是山西老陈醋的浓烈,而是上海本地康乐醋那恰到好处的酸甜
3.花生酱
浓稠的花生酱用麻油慢慢澥开,浓郁却不腻口,成就酱汁的终极魅力
在经典三件套之外,有些老饕还会玩些小心机。
1.腐乳汁
加一小勺,瞬间提升酱汁的层次感
2.辣油
不是川味的麻辣,而是上海人最爱的微辣带香
3.芝麻酱
与花生酱混搭,让香气更复合
浇头:丰俭由人,各具风味
上海冷面的浇头讲究
现炒现配
,将本邦菜的精致与市井的烟火气融合。青椒丝、茭白丝、肉丝炒制而成经典
三丝浇头
,清爽与肉香并存;浓油赤酱的辣肉浇头
,微辣带甜,肉丁酥嫩,是重口味爱好者的心头好;吸饱酱汁的四喜烤麸浇头
,咬下去的瞬间迸发出鲜甜汤汁……这些浇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遵循着本邦菜“咸鲜适中、浓淡相宜”
的调味原则。从弄堂口的小摊到老字号面馆,风扇吹凉的冷面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夏日记忆。那些酱汁里的酸甜、浇头上的浓鲜,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味觉密码。它不只是一碗面,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闷热的季节里,用恰到好处的滋味,抚平燥热,留住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