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街区党支部书记,我致力于在与商户的高频交互中,围绕商户感受度持续优化服务,为商户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支持。”北站街道福宁街区党支部书记庞燕青说。
自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后,庞燕青就把街区的工作重心聚焦在提升企业感受上,与团队一同,做强营商基层基础,打通福宁街区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
在走访过程中,一家商户负责人向庞燕青反映,他们想要
更换店招店牌
,但不清楚相关要求和流程,无头苍蝇似的跑了几个地方都不对,想请庞燕青帮忙问问。庞燕青在了解商户需求后,及时联系了街道社管办工作人员一对一指导。商户负责人对着庞燕青竖起大拇指:
“原来街区书记不是来给我们添麻烦的,真的是为解决我们需求而来。”
在福宁街区,
类似的故事不少。
福宁街区共有
210多家沿街商铺
,福宁街区党支部针对片区商铺数量多、行业种类杂、人员分布散的特点,为不同商铺链接服务资源,帮助解决商铺经营实际问题,
日复一日的陪伴,是福宁街区党支部书记最坚定的守候。让街区充满归属感
福宁街区党支部用扫码的形式助力快递员迅速完成新就业群体报到,并向他们宣传
“骑守”联盟服务
,还详细介绍了街道公益服务项目
,如社区食堂推出的“9.9元吃饱、12.9元吃好”的暖心套餐。庞燕青在与快递员们的交流中,还特别叮嘱道:“在街区送外卖、快递时,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企业白领,可以告诉我或者党支部党员,大家一起把街区打造得更温馨,更有归属感。”这一双向奔赴,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来自街区的温暖同时跑出街区治理新活力。
让服务触手可及
福宁街区党支部积极整合街区资源,构建起
“问题上报—网格对接—解决反馈—跟踪回访”的闭环机制
。庞燕青将街区治理与党支部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三会一课”“一个支部一件实事”等带动党支部党员参与日常服务。福宁街区党支部还加强与第一综合网格城运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社管办等工作力量的联动,为商户和新兴领域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支持。
从进门难到商户敞开心扉,如今,庞燕青成了街区商户们信赖的“贴心人”。
小支点撬动大能量
经过不懈努力,庞燕青逐渐走进街区党员和群众的心里,和各个商铺、各个新就业群体打成一片。街区工作对庞燕青而言也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得心应手。
他还总结出“三度”街区工作方法:
细节彰显“温度”。
从小事入手,打开商户的心门;服务凸显“亮度”。
用真诚服务,赢得商户的信任;网格激活“深度”。
以网格为核心,推动街区提档升级。未来,庞燕青将继续带领福宁街区党支部坚持问需于“新”、问计于“新”,以党建为桥梁纽带,实现治理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整合和融合,持续优化街区营商环境,提升商户幸福度。
自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从临街党群服务阵地,再到充满烟火气的小店、繁忙的快递站、亮着万家灯火的人才公寓驿站……一批批党员骨干给静安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基层治理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但是,变化之中的不变是进百家门、暖百家心,这是新时代“街巷总理”们所执守的不二法宝。
“我在街区当书记”专栏由此推出,带大家感受街区党组织书记们在绘就新兴领域党建“同心圆”、朴实向下扎根的工作作风的同时,奋力一跃成为基层治理“中坚力量”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