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奉贤 > 文章详情

夏令热线 | 庄行蜜梨获国家地理标志,果农申请遇阻?“烟火气”遇堵点如何科学管理?

转自:上海奉贤 2025-07-24 23:13:42

7月24日上午,奉贤区区长王益群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在近两个小时的直播中,用心聆听百姓心声,及时回应群众期待,全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直播期间,王益群接听前方记者和市民来电。小区电动车停放区域不足、颐养院屡屡断水、新华医院奉贤院区附近交通拥堵、小区周边噪音困扰、地铁口流动摊贩影响出行……围绕这些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王益群与区相关职能部门、属地街镇负责人进行连线,详细了解问题情况,全力协调解决。各相关部门和街镇积极回应,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部门联动,优化管理措施,加快推动问题妥善解决,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益群指出,市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既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奉贤发展的热切关注,也为政府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区相关部门和各街镇要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深入研究市民诉求,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以更加务实举措解决民生难题,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兼顾标准与需求,不断增强城市核心功能。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推动城市更加安全、治理更有温度,与人民群众携手共同谱写“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烟火气”遇堵点

科学管理很必要

市民崔先生反映地铁5号线西渡地铁站外沪杭公路附近,长期有二三十个无证商贩流动设摊。“每次我会用水印相机记录设摊情况。每次我回家走沪杭公路右转弯,摆摊在路中间,导致我无法通行,后面严重堵塞。”

奉贤区城管执法局局长陆仁忠在节目中表示对崔先生反映的情况有所了解。“这个地方是商圈,正好又是一个地铁出口,周边居民有餐饮消费需求。今年在社工部牵头下启动了‘两乱’整治,目前正与西渡街道制定方案,联动商圈,把有设摊需求这部分的经营户规范起来,争取做到定点定时序列的设摊行为。”

奉贤区西渡街道办事处主任涂军平补充道:“西渡站日均客流量达2.2万人,4号出口的支路在晚上8点后至凌晨2点有十多个摊位。”他表示,城管每天都在巡察,但设摊现象存在返潮。“我们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高峰时段确保交通,另外我们也计划利用连城广场空间,等8点半广场舞散了以后,把摊贩们引导到广场上规范管理。我们也和城管局一起在找一个集中的疏导点。”

奉贤区区长王益群指出:“西渡是人口密集区,具有‘小联合国’的特点,管理挑战较大。凌晨了,还有人在这里消费,这是非常喜人的事,但要兼顾‘烟火气’与科学管理。”他要求西渡街道与城管执法局尽快制定方案,有效引导摊贩,加强现场管理,“要发展好夜经济,也要保障交通秩序、环境等各方面,让周边居民满意。”

案例反馈

5号线西渡站人流量比较大,4号出口出来正好是一条支路,晚上一般8:00以后到凌晨2:00期间,最多会有二十多户摊位。城管每天都在巡查,但是有反复的情况。西渡街道正积极推进问题化解,一是加强巡查和整治,确保高峰时段交通安全,二是协同区城管局寻找合适疏导点,疏堵结合,规范管理。一方面推动夜经济发展好,另一方面把交通秩序、环境各方面保障好。

无人机施肥引莲藕受损

多方联动解农户之忧  

奉贤区分水墩村莲藕种植户万先生来电求助,6月19日合作社用无人机为稻田喷洒肥料时,疑因风漂移导致他60亩莲藕中28亩受损。“去年用气泵只损失了1亩,今年换无人机就出问题,”他认为,是无人机风力将含有除草剂的肥料吹至藕塘,希望可以停用伤害性肥料。事发后他立即求助:“19号傍晚发现,第二天一早请求合作社用无人机喷解药,但对方说‘没办法调动’。”凭借30年种植经验,他果断自救:“我选择割叶保根、排水,中毒了赶紧处理。”  

奉贤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李秋弟在节目中回应:“这块秧苗6月10日种下去的,6月19日施肥的。正好播下去1个星期到10天左右,播返青肥,一般不大会用农药。”他也表示:“现在都在推广植保无人机,使用时务必注意风向风力,防止药业漂移,产生药害。现在不知道当天风力、风向情况怎么样,后续我们会继续跟进。”

奉贤区区长王益群指出,农委需对所撒播肥料是否对万先生造成影响进行甄别,若存在影响,需严格控制作业范围,最大限度降低影响。他指出,作业时应注重局部区域的精细化操作,“去年已经有投诉了,今后还会碰到其他类似的事,局部就要做一些精细化方面的考虑。”

王益群表示,农委在专业领域具备较强能力和技术优势,可就此提供指导与沟通支持,“要兼顾两端,既要保障粮食种植,也要确保莲藕生长不受影响。”

案例反馈

7月24日,区农业农村委技术部门、头桥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并分别与水稻种植户奉联合作社及诉求人万小凤沟通了解情况,6月19日奉联合作社在分水墩村4组的水稻田内使用无人机施肥,该无人机为合作社临时租借,所施化肥内伴有除草剂成分。无人机喷洒点位为藕塘西南侧,距离50米左右。靠藕塘南侧水稻田使用人工施肥,未使用无人机。经藕塘现场确认靠水稻田北侧荷叶存在部分枯黄现象。区农业农村委建议由奉联合作社提供6月19日无人机施肥时的飞行范围、高度及轨迹等相关资料,后续待无人机参数确认后,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协商双方做好沟通处理工作,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庄行蜜梨获国家地理标志

果农申请遇阻怎么破?

种植蜜梨的罗先生来电反映:“去年跟一家公司合作供货给他们,今年供货给他们的前提是要有庄行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去年提供了,今年好像有点麻烦,没有提供。我问了村里和协会,跟我们解释说到期了,正在办,估计7月份可以。7月份我们和商超那边都在跟镇里沟通要这个标志的问题,结果说批不了。”

奉贤区农业农村委主任李秋弟回应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申请的话,你是当地种的,有一个确认过程,确认好了到市场监管局办理。”

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磊介绍:“庄行蜜梨在今年6月27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刚刚认定。如果需要适用这个地理标志,企业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提交申请,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受理。”

奉贤区庄行镇党委书记陶清坦言:“过去庄行蜜梨是农业部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今年升格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因此蜜梨产地必须在庄行区域内,只要在庄行规划的4500亩蜜梨产地内的蜜梨都属于国家地理标志范围内,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办理。”

奉贤区区长王益群表示:“国家地理标志能够提振果农信心,我们应该主动宣传,主动上门受理。是否可以研究通过‘一网通办’‘免申即享’等更快捷地办理,并且会同市场监管局主动上门宣传,让他们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实现‘送证上门’全覆盖,保证旺季销售不受影响。” 

案例反馈

庄行蜜梨于今年6月27日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庄行蜜梨的金字招牌。国家对于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使用监管较为严格,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梨农使用标志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向知识产权部门申请办理《生产者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的核准》,提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产自特定地域的证明、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

节目后,区市场监管局已主动与罗先生取得联系,关于使用申请具体手续进行进一步指导。后续,区市场监管局将联合属地街镇做好“庄行蜜梨”等地理标志的申报、宣传、合规指导和保护工作,持续做优做强奉贤地理标志农产品,庄行镇将协助梨农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地面停车:700辆电瓶车“一位难求”

地下车库:为何不愿停放?

去年夏令热线青村镇青港家园小区居民来电反映新入住的小区缺少充电桩,今天另一位居民俞先生再次反映:“现在充电桩停车棚都装了,但因为小区电瓶车数量激增,尤其下雨、台风天的时候,楼道和电梯口常被电瓶车堵得水泄不通。”记者王佐宇现场了解到,“小区虽然配有地下车库,但是通往地下车库的坡道较长且需多次转弯,对于老年人来说推车上下比较困难”,俞先生表示,此前还发生过老人在坡道处滑倒的情况,所以更多的居民选择在地面停放电瓶车。

沪楚物业经理赵友坦言,“我们小区老年居民较多,老人到地下车库停放电瓶车确实不方便,虽然我们也想有序引导居民停放在地面车棚,但效果并不明显,乱停的情况还是很多。如果要增加地面的停车棚,还可能要占用小区的绿化面积。”

奉贤区青村镇镇长黄镇提到,在去年夏令热线区长访谈节目中也有该小区的其他市民反映小区电瓶车停放问题,之后小区新增了3个地面停车棚,目前该小区一共有7个停车棚。但随着小区入住率的增加,目前700辆电瓶车仍然“一位难求”。“我们已申请民生项目,预计今年9月将新建4个停车棚。”但俞先生还是希望能加快进度,尽早缓解夏季高温天电瓶车密集停放产生的潜在风险。

奉贤区房管局局长张之华表示,“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尝试安装换电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瓶车充电矛盾。对于地下车库的坡度问题,我们要去现场研究一下,看如何把坡降低方便电瓶车上下推行。”

奉贤区区长王益群提到,这个小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从去年“缺棚子”到今年“不够用”,本质是民生需求跟着入住率同步增长。地下车库不能成“摆设”,王益群强调,老年人怕坡道滑、年轻人嫌绕路,根源还是硬件没跟上实际使用需求。“先解决安全问题——坡道要加防滑条、地库要除湿,这些小改造先做起来,这样大家才会去使用。”他还建议,“换电柜要尽快落地,既能省空间,也能更加合理调配地面充电资源,通过管理的手段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便利。”

案例反馈

自去年夏令热线后,该小区内已经新增了3处地面电动自行车棚,加上小区建成交付时原有的车棚,共有7个地面车棚、152个充电插口及200个电动自行车停放位。同时,小区地下车库内共有1200 个电动自行车停放位。

今年以来,随着小区居民入住率持续提升,电动自行车数量也随之显著增加。截至2025年7月23日,小区1334套房屋中已交付1060套,入住率达79.5%,小区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700辆。为缓解需求压力,已在小区内最后能够建设的区域规划新建4处电动自行车棚(含40个充电插口、80个停放位),建成后小区内充电插口达到192个,占小区内电动车保有量的27.4%,停放车位数达到280个,占小区内电动车保有量的40%,这项工作将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

同时,为了满足居民充电高峰的需求,一方面,青村镇将在该小区内试点建设换电柜设施,准备委托铁塔公司安装换电柜,弥补高峰时段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将督促物业公司强化日常管理增加巡查频次,重点整治高峰时段通道堵塞和长期占用充电位等现象,从而提高充电点位上的车辆周转率,有效释放停放及充电位空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现有地下停车空间。

人行道能否加盲道?

要兼顾标准与需求

市民夏先生关注到了一个细节问题,他发现川南奉公路有一段人行道翻修后没有设置盲道。

奉贤区建管委副主任沈卫华解释,该工程是市道运中心负责的川南奉公路修复项目,目的是为了修复老化人行道。经了解,该路段原有人行道宽度为3米,且之前就未设置盲道。“本次修复是按照原有形式进行的,工程已于7月5日开始,工期6个月。”

盲道设置是否有标准呢?沈卫华说:“标准是有的,人行道宽度小于3米或人行通道小于1.5米时,可以不设盲道,所以该路段未设盲道并不违反道路建设标准。”

“盲道的设置对部分人群仍有必要。”夏先生觉得,相邻道路都有盲道,这段路没有就会衔接不畅影响通行。

奉贤区区长王益群要求区建管委应到现场核实情况,并与市道运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评估在现有条件下增设盲道的可行性。此外,还要考虑到该路段人流量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通行需求的提升,“城市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巨大系统工程,道路建设管理需要兼顾设置标准与实际需求,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再商量一下,有没有可能增加一些盲道,如果有这个需求的话,也可以适当增加。”王益群充分肯定夏先生的建言,“市民们的一些建设性意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矛盾,更多是站在公共管理角度一起来出主意。”

案例反馈

川南奉公路为市管道路,目前该路段正实施人行道修复工程。根据市道路中心反馈的信息,原先该路段未设置盲道,是否增设盲道应按照公路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实施。对此,区建管委将尽快与市道运中心及奉城镇沟通协调研究相关措施。

来源:话匣子

编辑:朱子元

•end•

往期精彩回顾

  • 奉贤新城再添宜居新版图

  • 没想到!在奉城也能轻松get调酒、咖啡技能,洋气值拉满!

  • 西渡社卫“海派儿推”1个月改善儿童腺样体肥大,助孩子安睡整夜

  • 同题共答推动高质量发展!头桥街道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主题活动举行

  • 关于上海之鱼“百姓集市”摊位优化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