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杨浦这个小区的“老大难”如何获得居民点赞?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24 20:08:35

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是倾听民声、纾解民忧的“连心桥”。在杨浦,这条“民生线”正被赋予新的内涵。

延吉新村街道坚持把12345热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升级,通过一个个“关键小事”的用心解决,生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写下温暖注脚。

“现在这车棚,亮堂、安全,充电也方便,跟以前真是天壤之别!”近日,家住延吉新村街道内江小区的王阿姨看着焕然一新的非机动车棚,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不久前,她和几位邻居还特意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是为了投诉,而是为了感谢。一通特殊的“表扬电话”,牵出了一段“未诉先办”的社区治理佳话......

老旧车棚改造新气象

从“坐等诉求”到“主动问需”

内江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非机动车棚曾是社区治理的一块“心病”。走进改造前的车棚,昏暗的灯光下,杂物堆积如山,电线私拉乱接,不仅停车充电极不方便,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居民们虽有怨言,但考虑到改造工程浩大、协调不易,大多选择“等等看”。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不能等问题堆积成山了再来‘救火’。”延吉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热线工作的真谛在于源头治理,内江居民区党总支牵头,联合居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决定变“坐等诉求”为“主动问需”,将车棚改造这件“硬骨头”主动扛上肩。

一场场居民议事会、一次次入户走访就此展开。“车棚要智能充电,但操作不能太复杂。”“最好能增加点停车位。”“消防设施一定要到位!”……居委干部们带着笔记本,挨家挨户收集意见,将居民的“金点子”一一记录。在反复的民主协商和方案优化后,一份兼顾安全、便捷与美观的改造方案最终出炉,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

施工期间,居委会贴心地为居民们设置了临时停车点。如今,改造后的车棚焕然一新:明亮的照明、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崭新的智能充电桩和齐全的消防设施,彻底告别了往日的“脏乱差”。居民只需用手机扫码,即可实现24小时安全、便捷充电。“以前是不得不停,现在是巴不得停进来。”居民的玩笑话,道出了对这项“未诉先办”民心工程的最高褒奖。

车棚管理员妥善安置

从“人情难断”到“温情解忧”

老旧车棚的蝶变,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治理温度的体现。改造中,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如何妥善安置清退原先的车棚管理员?

这些管理员多为小区的特殊困难群体,长久以来依靠这份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如果“一刀切”式地清退,势必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冲击。这道“人情题”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智慧与担当。

“解决问题,绝不能以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街道和居委干部们下定决心。他们没有简单地发布一纸通告,而是启动了“一对一”温情沟通模式。居委干部多次登门拜访,与管理员们拉家常,细致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实际困难。一方面,通过讲述电瓶车火灾的真实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改造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积极为他们想办法、找出路,制定了人性化的安置清退方案。

“社区一直很照顾我,现在为了大家的安全,我理解也支持。”管理员老李在与居委干部多次谈心后,主动签下了协议。最终,在不懈的努力和温情的沟通下,车棚管理员的安置清退工作平稳完成,没有引发任何矛盾。这场看似两难的“人情题”,最终以彰显城市温度的方式,得到了圆满解答。

从一个车棚的改造,到一个社区的焕新,再到一个街道治理理念的升级,延吉新村街道正通过将12345热线工作从“终点站”变为“前哨站”,不断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走向“主动”。通过强化源头治理,聚焦物业管理等高频热点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热线真正成为检验人民城市建设成效的标尺,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