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
本科三年毕业,真的普遍吗?
早毕业、早就业
看似很酷,但如果给你选择
你是否愿意迎接挑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发现
实际上,“本科3年毕业正在普遍化”
这一表述不尽准确
但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的确正在优化
随着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面向未来,3年毕业一定不是个别现象
3年毕业普遍吗?
大多数同学“没见过”
最近,在一篇名为《大学,不用读4年了!》的微信推文里介绍了一个个案故事。
今年6月1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丁婧雯仅用3年时间便完成了全部课程修读要求,顺利通过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被授予学士学位。
近年来,哈工大实施本科综合设计(论文)结课答辩申请制,成为打破常规、缩短学制的全新探索举措。目前,已有138名学生完成答辩。
与此同时,该推文介绍,一批高校自2022年起集中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现已步入改革深水期,并列出一张“大批高校,进入本科‘3年制’时代”的表格。
上下滑动查看
表格中提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从2006年实施,四年制的本科学习期限为3至6年,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比一般同学多选读课程,提前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和环节,提前毕业。同时,允许部分同学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延长学习期限。
评论区,网友们炸开了锅。
“从我2006年读大一的时候就在说学分制了,能提前修完的能提前毕业。但实际情况是就算自己能提前修完,有些考试不能提前考。”
“虽然说是有,但没见过,我们专业大四上还有必修课呢,提早选不了。”
……
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名大学生,大多也普遍表示“好像大家都是4年毕业”。
已成为今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25届应届毕业生曾婕说:“我现在肯定没机会了,如果是新生,我觉得,3年读完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要更压缩时间和迎接艰巨挑战。”
她坦言,理工科课程前两年本就不少,压力也挺大的。要压缩时间投入学习,就意味着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减少。
“如此,大学生活可能会异常艰苦,但说到底又比人家快一年毕业,时间优势是很大的。但是想探索兴趣,想体会多彩的大学生活和青春,4年正好,也是有利有弊吧。”曾婕说。
提前毕业很心动
前提是需要很强的规划性
只要修满学分就能取得毕业证,快一步毕业,看起来好处多多,但其实,能达成的仍相对是个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夏妍春专门查询了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提前毕业的学生数,一共是2人。
她强调,学制和修读年限其实是两回事。“大多数大学实行的均是4至5年制的本科教育。4年是经过普遍论证相对科学适度的年限,让学生们有科学的时间去探索专业知识。在引入完全学分制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规划,在3到6年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学业。3年和6年,分别是最早和最晚的时间。一旦超过6年,学生就只能以结业或肄业的方式离开校园,但3年也并非容易。”
这就好比是一场弹性十足的跑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提前冲刺或者稳步前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出众、规划能力极强的学生来说,提前毕业并非遥不可及,但他们依然需要在入学伊始,就与辅导员、导师紧密沟通,精心设计自己的学习路径。
图源视觉中国
“3年毕业,并非人人适配,这是很具挑战的一件事,因此不必看到一些消息的放出就盲目羡慕和跟风,关键还是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规划。”夏妍春提醒道。
推出本研融通项目
开展长周期全过程培养
其实,早在2000年初,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就成为完全学分制的探索先锋。
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告诉记者,完全学分制、一生一策,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对此,学校也同步在优化培养方案,对标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目标。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
复旦大学今年开始全面推广教育教学改革3.0方案,其中提出了“四个融通”,包括:多元融通,通过“2+X+Y”的立体交叉,赋予学生自主构建多元知识结构的权利和能力;本研融通,开展长周期、全过程培养;招培用融通,以招生牵引培养、以就业倒逼培养;教与学融通,以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全面驱动和赋能人才培养。
当下,复旦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将从“专业”变为“项目”。在今年的本科招生环节,推出120个项目招生,其中包括67个本研融通培养项目,53个交叉学科项目。
“面向未来,3年毕业一定不是个别现象。通过完成培养方案,达成培养目标,学生即可毕业。”林伟介绍,在复旦大学更多推出的本研融通项目中,6年完成硕士,8至9年完成博士的学生也会较之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