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为中国革命点燃了希望之光。104年后的7月23日,在这意义非凡的时间节点,一场以“红色之约”为主题的“红色街区专题研讨会”在淮海中路街道党群服务站召开。
会议特邀上海市第七届社联主席、中国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理事长、上海长江开发促进会顾问王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特聘研究员,原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张广生等9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会上,淮海中路街道主要负责人围绕提出背景、实践基础、目标路径三个方面,全面详细介绍了红色街区相关情况,让与会人员对红色街区的建设脉络有了清晰认知。
在交流研讨环节,王战提出,红色街区建设需从资源展示的1.0版本,向内涵传播的2.0版本进阶。核心关键一是深化历史叙事。立足“大历史观”生动讲好淮海红色故事,将红色点位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海城市发展史的宏观框架中构建完整历史脉络,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二是强化党建根基。夯实楼宇党建与社区党建,服务好辖区居民、白领及多元群体,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动“人民城市人民建”,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赋能经济发展。培育红色街区特色经济业态,打造红色IP资源集聚地和辐射地,让红色基因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消费潜力的“流量引擎”,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其他受邀的专家学者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红色街区三年行动计划》各抒己见。他们的发言既有对红色资源系统梳理、场馆联动、活化利用的独到思考;也有对经济业态、民生服务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创新建议。充分彰显了对宏观趋势的精准把握和结合街道实际的落地思考,为红色街区建设打开了新思路,拓宽了新视野,更注入了新动能。
为将研讨成果转化为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专业力量持续赋能红色街区建设,街道创新成立“红色街区专家智库”,并特别聘任王战主席担任首席指导专家,同步邀请现场专家学者加入。未来,专家智库将以常态化参与机制深度融入红色街区建设,切实将专业智慧转化为红色街区提质增效的实际动能。
淮海中路街道方面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把专家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全力将红色街区打造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前沿阵地、激发党建活力的强劲引擎、展现基层善治的生动窗口,让淮海成为红色底蕴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精神传承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基层样本。
记者 / 范昱昊
编辑 / 陈露露 刘韫文
图片 / 淮海中路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57条马路如何承载1.07万辆电瓶车?外滩这波操作能解围吗?
2. 这个暑假,孩子们的笑颜与爷爷奶奶的慈爱,在家门口服务站里撞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