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闪闪新农人丨沈叶鑫:海外留学“农三代”的回乡创业路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7-23 16:14:31

从七宝中学毕业,赴英国完成大学学业,在上海浦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叶鑫优雅的谈吐中,不难看出其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而在黝黑外表下,他侃侃而谈的“三农”政策见解、农学常识,又可见专业新农人的知识储备。

“海归”与新农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在十多年的乡村创业历程中,已经在沈叶鑫身上巧妙融合了。就这样,多年来,从英国回来、喝着咖啡的绅士在闵行的乡村不断耕耘,书写着新农人的故事。

“海归”金融男

其实是个“农三代”

梳着干净利落的头发,架着书卷气的眼镜,说话也非常有逻辑性……第一次见沈叶鑫的人,其实能隐隐感受到他“学霸”的属性。事实上,出生于1985年,高中就读于七宝中学,在英国读数学专业,回国后进入期货公司工作的沈叶鑫,一直是同龄人眼里的佼佼者。

怎么会从金融跨界到农业?“这其实有点家学渊源。”沈叶鑫调侃自己是一个“农三代”:他的外公以前在上海农林职业学院任教,他父亲也曾就读于园艺专业。“外公是我父亲的班主任。”沈叶鑫从小在上海农林职业学院的教工宿舍长大。学校有专门的奶牛场和园艺场,“我就在这样的‘农业’环境中成长,家里人的话题也都离不开农业。”

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对农业有着天然的熟悉度,也让他在这个行业内创业,在技术上能比其他人少走许多弯路。

在坚定选择农业前,沈叶鑫履历丰富。“2009年回国后,我做过期货,也做过艺术品策展,还做过上海与喀什、阿克苏的农产品流通。”在职场兜兜转转几年后,沈叶鑫又将目光放到了农业上。

“金融行业的节奏很快,但农业不一样,乡村四季有自己的播种、收获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行业完全跟着自然规律在运行。”沈叶鑫起初和朋友们开玩笑道:“我们自己去种点好吃又健康的菜。”没想到几个朋友都有兴趣,作为合伙人或出资入股,或作为技术骨干入职,或加入管理方,就这样,2013年,28岁的沈叶鑫成立了上海浦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乡村创业了。

转型,向中高端农业迈进

尽管上海农业的版图并不大,但沪郊九区的农业特点,还是不同的。和合伙人跑了上海几个农业生产区后,沈叶鑫最终选择在闵行成立公司。

“闵行的土地较为零散,可能不像远郊那么集中,但是交通区域优势明确,流通成本低,区级财政实力也强,这是我们所看中的一点。”沈叶鑫表示,在他们的规划中,不只是想做传统种植农业,因此,选址时考虑因素也较为综合。

成立当年,公司在浦江镇流转了200余亩土地,从蔬菜种植起步,种植的绿叶菜销往上农批等大流通环节。但现实是残酷的。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由于交通物流的迅速发展,上海本地蔬菜在价格上拼不过外地运来的蔬菜。“我们的土地租金一年要1800元/亩,是外地的两三倍,劳动力成本也比外地高出1/3以上。相比之下,上海本地菜在批发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菜贱伤农,种得越多,赔得越多。创业初期的艰难让沈叶鑫开始思考:既然在批发市场上拼不过外地菜,是否可以错位竞争?

“随着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大家都想吃上绿色、有机蔬菜,愿意付出一定的成本吃放心菜的市民越来越多。”从2016年开始,他转变思路,采用有机农业标准种植蔬菜,直接配送家庭用户。大田种植鸡毛菜,一年能种10茬,而采用有机农业标准种植,最多只能种六七茬,土地还需要休耕,但因为蔬菜品质得到提升,沈叶鑫找到了愿意为它们支付更高价格的客户群体。

会员制、家庭配送模式的成功,让沈叶鑫尝到了中高端农业的甜头,“而除了一产种植,农业还有更多可能。”沈叶鑫内心,渴望让公司逐步转型,从纯农业转向覆盖亲子旅游、农家餐饮、劳动研学、自然教育等农文旅项目。

为此,他和合伙人前往台湾、香港等地,甚至在当地住了一个月,去学习当地基地里亲子研学、自然科普教育是如何开展的。结束了学习历程,回到上海的沈叶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展自己的自然教育课程和亲子农业项目。

“种动员”成立

让种子成为希望

随着亲子研学、自然教育业务的拓展,浦蔬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除了芦胜村和浦江村的农场,沈叶鑫还流转了近浦村的土地,如今,公司总经营面积达到约500亩。公司下属农娱果蔬专业合作社还入选了国家级生态农场和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沈叶鑫为自己的农场取名“种动员”,因为种子代表着希望。“主打亲子研学、体验采摘、自然课程”是他对农场的定位,为了提供更好的体验,农场里进行了功能分区,除了种植区域,还设计了农事体验区、有机农业科普区等,以及游客接待、田头超市、少儿娱乐区等辅助区域。

2020年时,“种动员”已经是闵行辖区内知名的亲子农场。而农场内私人订制承包一块地的服务,一度让农场成为闵行亩产种植收益最高的农场。

“因为我们的蔬菜订单是会员配送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群体,希望能够到现场有收获的体验,因此诞生了这一业务。”沈叶鑫表示,客户承包半分地,一年6800的费用,包含了全年有机标准的田间管理,以及蔬菜配送服务。业务推出后,受到了亲子家庭的欢迎,甚至有些家庭因为人口多,半分地的产出不够,还多包了几块。

与此同时,因近浦村靠近黄浦江,依托滨江涵养林,沈叶鑫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等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体验课程。他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中闵行分校深度合作,为学生群体提供社会实践、春秋游、主题课程等服务,2023—2024学年累计服务1.5万人次。围绕二十四节气,沈叶鑫开发了许多活动,每年为浦锦街道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农业体验类服务,累计服务超1000人次。

亲子农场的成功,令沈叶鑫感受到收获的满足。这颗象征希望的种子播种下去后,终于发芽了。但农业是个需要一直投入的过程。“我记得创业前两年,我们几个董事的工资,只有两三千块。后来农场赚到了钱,仍需要将资金投入下一年的基础建设。”沈叶鑫回忆道。

2023年开始,周边银都路隧道工程的建设,给“种动员”农场的发展按下了“暂停键”。“那段时间的压力很大,合伙人也离开了一位。”但沈叶鑫没有气馁,“因为浦蔬公司的其他基地还在,我们的蔬菜配送和自然课堂还在延续。”

2025年6月,经过项目改造后的“种动员”农场再次焕新出发。走在崭新的农场里,一条宽阔的改道后的河道,将农场隔成了两块,“河道两边,我们也计划开展露营、小龙虾捕捞等,拓展原先的业务。”沈叶鑫对未来期待满满。

而这块他成长的土地,不仅滋养了他对农业的感情,也在政策上给到了他一定的扶持。2025年5月8日,沈叶鑫在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以及浦锦街道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拿到了闵行第一张农村地区违建存量保存建筑用于商业经营的许可证。浦江村一处1300平方米的办公厂房将重新启用,作为“种动员”的餐饮配套,“这是盘活村集体资产的一次探索。”沈叶鑫说。

正式启动的配套设施,不仅解决了“种动员”员工的就餐场所问题,也为大批家长带着孩子来农场体验解决了“吃饭”需求。而这张证照的成功申领,也将为其他村盘活存量保存建筑,提供一条有效的新路径。

新农人要起到怎样的行业示范作用?或许每个新农人的答案都不同,但在沈叶鑫看来,除了把农业做好这件事,能够带给乡村正向的回馈,或是能通过“领头雁”的作用,去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那也是新农人的一种责任。

从2013年创业至今,沈叶鑫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围绕农业,他还有很多事情想做。这次“种动员”农场的再次出发,或许是一个契机,“希望打造一个集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乡村文旅、餐饮、夏日夜经济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未来农场发展的画卷,已经在他的脑海里徐徐展开。

文:贺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