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老小区的“微改造”填补社区治理空白点,让“烦心事”变“暖心事”!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7-23 12:20:26

朱行二居的墙面上,刻满了岁月斑驳的纹路。在这个“老破小”社区里,有近四成的老年居民、高密度的出租户,还有着一些“小问题”:破损的休闲椅、无处安放的电动车……凡此种种,成了居民心头的“烦心事”。面对这样的情况,一场从细微处着手的“微改造”,应着居民最迫切的呼声悄然开启

破痛点

把“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朱行二居的改变,从那些“坐不稳、充不安、看病难”的日常问题开始。

树荫下、楼道口,曾吱呀作响的旧休闲椅被悄悄换成了崭新的座椅。李阿婆抚着光洁的椅背感叹:“走几步就想歇歇,现在随时有地方靠靠,心里踏实多了。”这把椅子换的不仅是硬件,更是老人对社区的依赖。

头顶的“飞线蛛网”曾是居民的心病。社区没有只靠“堵”,而是先铁腕清理违规电线,再把被杂物堵塞的车棚腾空,改造成安全充电区,同步启动新车棚建设。曾经“一位难求”的充电位,如今成了居民的“安心角”:“现在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

为了让辖区居民更便捷地享受传统艾灸理疗服务,助力大家改善体质、缓解疼痛,居委会联合第三方机构,免费打造了“健康小屋”。小屋的落地,让老年群体倍感温暖。除了贴心的艾灸服务,这里每周还会开展巡回问诊、代配药等便民项目,仿佛把医院的服务窗口直接“搬”到了居民身边。刚拿到代配的降压药,王大爷就笑着念叨:“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药配齐,真是省了太多腿脚功夫!”

这些改变,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却精准戳中了居民最实在的需求—— 让日子过得安稳、舒心。

拓边界

让服务从“有终点”到“无空白”

好的社区治理,既要守护“夕阳红”,也要照亮“朝阳路”。朱行二居的服务,跳出了“8小时办公”的框框,延伸到许多家庭的“急难愁盼里。

下午四点半,“四点半课堂”准时亮灯。志愿者辅导课业,书画、手工兴趣班轮番开课。双职工家长陈女士再不用为孩子放学后“没人管”发愁:“孩子有地方去,有人教,还能学本事,我们上班也安心。”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孩子的课后时光,也是年轻父母的安心路

党群服务站是社区的“活力中心”。歌唱班、葫芦丝沙龙、读报小组……老人们在这里唱着、笑着,甚至把歌声唱进了镇级比赛。可最初,服务站与居委会办公区相连,居民活动总需穿行办公区,大家总觉得不便,尤其午休时段居委人员外出就餐时,居民的参与性明显降低。居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镇分管领导及社工办的帮助下,一个贴心的改造方案迅速落地——恢复旧门,启用新通道!这扇小门,拆的是物理阻隔,通的是服务“心门”。从此,老人随时能来打牌、聊天,冬避寒、夏纳凉,再无顾虑。门里门外的笑声,成了社区最动听的背景音乐。

聚合力

用“脚步丈量”换“人心向背”

朱行二居的改变,从来不是居委的单打独斗。从“进百家门”到“解百家难”,居委干部们用脚步把居民的呼声变成了治理的清单。

“我们坚持实地走访摸实,精准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难’痛点;同时通过恳谈会入户走访听诉求,对居民的需求快速响应。”朱行二居党总支书记张华介绍道。如今,小区里轮椅坡道已改造完成,充电桩短缺问题得到缓解;针对老人看病难的困扰,社区提供的代配药服务已完成100人次;还清理了小区内僵尸车150余辆、杂物6车、释放充电插座20组,规整自行车100辆,社区环境愈发清爽有序。

更珍贵的是,治理的成效催开了文明之花,居民的参与热情被悄然点燃。有人自发当起独居老人的“守护者”,日常照拂添份安心;有人把家中维修工具放在楼道“共享角”,小物件聚起大温情。曾经隔着门的疏离,在互助中渐渐消散,邻里间笑语多了、走动勤了。这股由心而生的文明风,让社区处处漾着融融暖意。

供稿:梅小萱
编辑:石思嘉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