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我国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 第三大高发癌症 由于85%以上的CRC诊断时属晚期 即使经过手术、放疗、 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我国CRC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40% 但如果在早期检测到CRC 5年生存率可高达90% 所以早期发现CRC和癌前病变 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内镜中心副主任 付明生 点击收听完整音频 这些人群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据统计,45岁后人群的肠癌风险显著增加,50岁以上发病率更是快速攀升。虽然所有45岁以上人群都应关注肠癌筛查,但以下人群风险更高,需更早、更频繁地检查: 有家族史: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肠癌,尤其是发病年龄较轻(<50岁)者。 肠道疾病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 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 既往有肠息肉或肠癌病史:即使已切除,仍需定期复查。 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进行肠镜检查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或粪潜血试验阳性者。 2.慢性腹泻、贫血、消瘦、腹痛原因未明者。 3.低位肠梗阻或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不能排除肠道病变者。 4.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需要定期结肠镜检查。 5.钡剂灌肠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怀疑结肠肿瘤者。 6.结肠癌术后、结肠息肉术后复查及随访。 这几类人群,不适合做肠镜 1.有严重的心脏病、肺病、肝病、肾病及精神疾病等; 2.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病; 3.怀疑有肠穿孔、腹膜炎者; 4.年龄太大及身体极度虚弱者; 5.妊娠期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者; 6.炎症性肠病急性活动期及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为相对禁忌症。 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无痛肠镜在检查前注意1—2天低渣饮食,并服用泻药清肠。患者必须在肠镜检查4小时前完成泻药和水的服用,然后禁食禁水,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检查。24小时内最好不要做需要精算和逻辑分析的工作,也不要签署重要的文件,不能驾驶机动车辆、进行机械操作、从事高空作业和其他有危险性的工作,以防意外。 高血压患者:检查当天正常服用降压药物,服药时饮水的总量最好不超过50毫升。 糖尿病患者:暂停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可适当喝糖水(含糖饮料)或静滴葡萄糖,以免发生低血糖。 特别注意:如您正在服用或过去一周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请务必在检查前告知医生和护士。 拿到检查报告后若无异常,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在检查中发现息肉则根据医生建议缩短间隔。 肠镜筛查的常见误区 “我没有症状,需要筛查吗?” ✅需要!早期肠癌常无症状,等到便血、腹痛、消瘦时可能已到中晚期。筛查的核心是“没症状时查”。 “做肠镜很痛苦吗?” ✅现代无痛肠镜基本无感:静脉麻醉后睡一觉就做完,全程约10—20分钟。 “筛查中发现息肉怎么办?” ✅大多数息肉可内镜下切除,阻断癌变路径。术后根据病理决定复查频率。 “筛查的费用高吗?” ✅普通肠镜约500—800元,无痛肠镜稍贵(约1000—1500元),医保均可报销。 肠镜筛查后 关于医生的建议 1.结果正常 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如每5—10年肠镜)。 保持健康饮食(少红肉、多膳食纤维)、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2.发现异常(息肉/早癌) 遵医嘱治疗(内镜切除或手术);调整生活方式,降低复发风险。 3.内镜治疗与随访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均可达到约90%。原则上,没有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使用内镜技术可以完整切除、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 在早期结直肠癌治愈性切除后应间隔3、6、12个月分别接受结肠镜检查,检测是否存在残留、复发和异位病灶,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胸腹部CT),以排除发生淋巴结转移等可能性。如果上述3次复查结果均正常,建议每年随访一次。建议系统地利用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定期随访。 4.心理调节 筛查≠确诊癌症,而是为了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过度焦虑,积极面对。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