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科的导诊台前,傅利叶GR-1机器人正主动与来访人员打招呼;在作业治疗区,治疗师遥控操作傅利叶GR-2,利用积木、杯子等道具,模拟作业治疗中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训练、双侧运动协调训练、精细控制训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治疗。
4月23日,来自全球康复与机器人行业的近百名顶尖专家、学者来到浦东,共赴一场盛会——以“携手共进,定义康复未来”为主题的全球智能康复与机器人技术峰会。傅利叶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康复中心联手合作,量身打造的国内首个“人形+康复”概念应用场景。
“智能机器人+康复”在上海、浦东早已启动探索。
作为最早一批与上海社区医院合作老年人康复的企业,傅利叶的智能康复港解决方案在全市数十家社区康复中心应用。特别是傅利叶外骨骼机器人更是让残障人士站了起来。
专家们普遍认同人形机器人与治疗师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其多模态感知、持续反馈与智能交互能力将为康复服务带来颠覆式变革,尤其在提升服务效率、延展临床边界、解决资源不均等问题上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强调,要真正实现应用落地,必须依托科研机构、产业平台、政策制定与一线临床团队的共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