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三十六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更好地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4月15日,肿瘤防治宣传周市级主题宣传活动在静安举行,副区长龙婉丽、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等出席活动。
本次宣传周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通过减脂操展演、健康辩论赛、专家访谈、市级肿瘤防治专家团队现场义诊等丰富形式,普及肿瘤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
2021年上海新发癌症病例9.29万例,发病率为625/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2021年全市有3.85万人因癌症而死亡,死亡率为259/10万,癌症仍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持续开展防癌抗癌健康科普,加强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研究和推广,扩大常见癌症筛查覆盖面,推进癌症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市癌症防治核心指标稳步提升,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2.8%,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达61.6%,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23年起,上海依托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16个区的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肺癌、大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等7种常见癌症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截至2024年底,已为16.8万名居民提供综合风险评估服务和个性化健康教育,发现癌症高风险9.6万人,并提供了临床检查建议和便捷转诊引导。今年起,上海将继续推广7种常见癌症综合风险评估和筛查管理,逐步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移动终端支持居民自助开展癌症风险评估。
长期以来,静安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肿瘤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健康上海行动计划》,立足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化落实肿瘤综合防治策略,着力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主动筛查、早诊早治、定期随访等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地控制癌症风险因素,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静安区将坚持以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肿瘤防治为目标,积极作为,携手各方筑牢肿瘤防治的守护线,共同书写“健康静安、健康上海”的新篇章。
据悉
宣传周期间,本市还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社交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科学防癌,各区也将以社区和医院等场所为重点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健康提示
在所有致癌危险因素中,年龄和遗传因素是难以改变的,但其他因素是可干预的,且多属于生活方式范畴。知晓可改变的致癌危险因素,采取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和死亡风险。这些危险因素包括:
1.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
2.饮食习惯:水果摄入过少、蔬菜摄入过少、低膳食纤维饮食、低钙质饮食、红肉摄入过多、加工肉类摄入过多、腌制菜摄入过多;
3.代谢因素:体重超标、糖尿病;
4.环境因素:PM2.5、紫外线辐射过量;
5.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EB病毒、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
预防干预措施包括:控烟、限酒、接种疫苗,保持健康体重和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严格职业防护,倡导母乳喂养,保持心情舒畅等。
记者:郁婷苈
视频:崔伟峰
编辑:叶苹
部分来源:健康上海12320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