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青春“轮”动,新“岗”筑梦 | 青干班·轮岗锻炼展风采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4-15 19:16:36

2025年上海检察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轮岗锻炼全面启动一月有余,从踟蹰不安到渐入佳境,学员们不断学习、探索适应,用满腔热忱完成了角色转换。

本期的三位学员从市、分院下沉一线,扎根基层沃土,转换思维视角,对检察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体悟。第二期“成长加速器——轮岗锻炼展风采”来了,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思考和收获。

成长加速器

轮岗锻炼展风采

筑牢理想信念,淬炼过硬本领

应沛霖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务保障部(检察技术)干警

轮岗锻炼单位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第四检察部

作为一名检察技术人员,轮岗这个月让我对检察权运行有了直观认知:刑事执行绝非诉讼终点,而是正义实现的重要一环;检察侦查亦非程序过场,而是法律监督最刚性的表达。

品剑——领略大数据法律监督魅力

刑事执行检察是检察机关守护高墙内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围绕刑事执行检察“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去年二分院开发并上架了“看守所日常监管活动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运用了大数据技术,帮助检察官穿过纷繁的数字迷宫发现潜在违规点,有效提升法律监督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我切实体会到数字技术之于检察业务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技术赋能业务、业务完善技术,共同提升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数字化法律监督的新篇章。

砺剑——高质效办案锻造高水平技术

刑事执行检察的核心在于监督,而检察侦查的核心在于调查。高质效办案必须整合办案资源,构建一体化的侦查机制,形成“线索发现—侦查突破—监督纠正”的闭环链条。在亲历办案流程后,我有信心充分发掘技术创新中的业务价值,从而推进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案件线索统一管理、侦查信息共同研判、侦查活动协调指挥、侦查力量集中调配,实现以监督促侦查,以侦查固监督,不断优化流程衔接、促进数据共建,激发检察侦查一体化发展的动能。

亮剑——运用技术辅助检察侦查

检察侦查工作是一段在迷雾中探寻真相的路程,我发现灵活规范运用数据恢复、检索比对、人物侧写等信息技术,可以精准解决侦查中的痛点难点,有效地“以技术对抗反侦查”,让犯罪行为浮出水面、让犯罪人员无处遁形。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助力检察工作的有力工具,其前景不可限量,我们必须持续更新专业技能,才能为办案提供实时精准的支撑保障。

赓续奋斗血脉,淬炼担当品格。在轮岗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加深检察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使法律监督这柄正义之剑既保持锋芒又不失准星,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劈波斩浪、砥砺前行。

此行不负山海,此心永远炽热

傅嘉颖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轮岗锻炼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

青干班不仅是学习的课堂,更是突破自我的舞台,让我有勇气走出“舒适区”,从分院民事行政检察的“老兵”成为基层院公益诉讼检察的“小白”,既忐忑又憧憬。

一往无前:破茧而出的勇气

加入浦东新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一月有余,在带教老师悉心指导下,我已走过浦东新区的11个街镇、10余个社区,无数条乡间河道。每周例会上,同事们研讨案件时的思维碰撞;外出调查时,带教老师步履匆匆但坚定有力,这些无不诠释了他们对公益检察事业的执着与担当。在这炽热的工作氛围中,我渐渐褪去初来时的青涩与懵懂,有了“敢闯敢试” 的勇气。

知行合一: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公益诉讼检察点多面广,为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浦东新区院公益检察团队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而作为“小白”的我也开启了学习之旅。在办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我深入学习同类案件起诉书中对公共利益损害的量化论证;在排查偷逃企业所得税款案中,我进一步了解国家财税制度和政策......每接触一个新案件,都像是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知识大门,需要我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新知识,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也促使我不断成长,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躬身实践:在行走中感知责任与使命

公益诉讼检察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灭火器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中,我跟随带教老师穿梭于浦东新区的街巷阡陌,从灭火器的压力指针到消防栓的配件完整性,不放过任何细节。在守护河道生态环境行动中,我们实地查看水体漂浮的油污和垃圾,分上下游采集水质样本送检,发现两岸挂满地笼网具,当场拍照取证。在行走中我体会到,只有深入街头巷尾,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工作落到实处。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信仰。我无比珍惜此次轮岗机会,让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检察天地。未来,我会继续脚踏实地,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负使命担当 。

从分院到基层院:

感受不一样的第一检察部

张菁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轮岗锻炼单位

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上海铁检院第一检察部集中办理大交通领域普通犯罪和未检案件,案件类型更加多样、罪名更加丰富,从分院的疑难重大到基层院的快捕快诉,新鲜、高效、便捷成为充满我轮岗日常的主旋律。

善谋行远,践行高质效办案

跨院轮岗,首要面临的挑战是办案节奏的转变。从分院到基层院,在案件量变大的基础上,既要保证诉讼效率,又要严格把握法定条件、有力震慑犯罪。因此,我不断优化调整办案节奏,为每个案件制定审查策略、拟定时间进度计划、预留检察官召开联席会议的空间。像这样高的案件流转速度,电脑桌面上新建的“2025年案件”文件夹里很快填满了一行又一行文档。但不会改变的,是对司法办案公正之心的守护和敬畏。

为民司法,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基层院办案的特点之一是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然而小案可以快办,但是决不能“小看”。在办理“两抢一盗”、性侵、故意伤害等案件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对群众司法诉求保持敏感度、增强亲历性、运用同理心,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是否妥善保障、被害人被侵犯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被损害的社会秩序能否得到修复......在关注小案背后的“大民生”时,首先要对得起当事人的“人生”,这也是践行“三个善于”最直接的方式。

善作善为,释放监督新动能

“立案监督工作高质效办理标准”,这是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立足大交通领域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犯罪案件办理职能基础上,探索开展的创新项目之一,我有幸参与其中。如何做好创新项目?我想,唯有犯其至难,才能图其至远。一方面,要强基提质、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业务素能,才能发现监督问题症结。另一方面,守正是创新的前提,案件应立不立、不应立而立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唯有依法精准监督,才能把公平正义落到实处。

供稿 | 市检察院政治部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