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麻醉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倾力合作,成功抢救了一位尖刀刺伤致大出血休克濒临死亡的患者,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奇迹,彰显了同济医院对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置能力。
该患者是一名35岁男性,与工友发生口角冲突,被对方用尖刀刺伤,致左肩背部开放伤,左大腿开放伤,伤口出血不止,由120急送急诊时,患者浑身血迹,左背部及左大腿处有大量活动性出血,呼之不应,全身湿冷,面色苍白,重度贫血貌,处于休克状态,随时可能呼吸、心跳停止,命悬一线。
同济医院立即开启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创伤中心医护默契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心静脉置管,为病人输注红细胞和血浆,液体复苏。快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争分夺秒的将患者护送到手术室。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后,立即安排人员制定麻醉方案并做好接诊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创伤中心甘迪医生顺利为患者进行了“左大腿开放伤清创+血管神经肌腱探查术+左侧股静脉吻合术+左侧股动脉吻合术+左侧肩部开放伤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转入 ICU 给予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保护治疗。
患者到 ICU 时仍处于危急状态,这场“生命的营救战”还在上演。值班医师陈光健、朱会会立即根据患者情况安排治疗方案:扩容抗休克、输血、补液、止血、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没多久,患者出现极度的烦躁,严重的影响了呼吸和各项监测治疗。值班医师立即给予患者镇静镇痛。病人虽然安静下来了,可血压却持续降低,一度降至 78/41mmHg,立即使用甲肾上腺素调节血压并严密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此时患者仍急需输注大量血液制品纠正休克、贫血,改善凝血功能,稳定生命体征。可输血科血液制品紧缺,无法满足。在李冬副院长和医务处的关心协调下,输血科本着“生命重托,救人第一”的原则,即刻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协调血站及临床各个用血环节,为该患者调配到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这些得来不易的“救命血”成为这位患者生命延续的根基,稳住了生命体征。
第二天重症医学中心王胜主任、ICU 张磊主任带领团队重点查房,分析患者情况,指导治疗方案。ICU 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及出血情况,积极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应激性溃疡及静脉血栓的发生。关关难过关关过。在一系列抗感染、止血、营养心肌、预防血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在 ICU 内经过 8 天的严密监护治疗及细心护理后,该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顺利脱离呼吸机,转至创伤中心病房进一步康复治疗。
面对如此凶险的创伤,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在这场挽救生命的接力赛中,依靠的不仅仅是医生们精湛的技术,更依赖于各科密切配合。医护人员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齐心协力将生命的热度传递,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使该患者成功跨越生死关卡。
高效的救治体系对救治效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同济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MDT模式下,急诊创伤救治中心、麻醉科、输血科、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协同合作,为创伤重症患者打造绿色快速通道,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抢救方案,让严重创伤患者在“黄金时段”内得到迅速、规范、有效的救治,大大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图文|重症医学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