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复杂的网络攻击、信息泄露,进一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成为了多方关注的新焦点。“随着数字化转型,安全服务的门类、边界正逐渐打破。”360数字安全刘凤瑞向上海科技介绍道,“云化和服务化将是新的趋势。”
2020年,360数字安全正式成立,并落地于上海普陀。“普陀对于网络安全产业很重视,也是市区联动的网络安全产业唯一承载区,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好的政策。”刘凤瑞谈到,“普陀区科委发布了网络安全政策服务包,对于网络安全企业有包括财政补贴等专项支撑。”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丰富的产业集聚,让360数字安全在成立伊始,便选择了上海。
安全即服务:
“服务化与云化将是未来趋势”
当用小程序点单、用APP下单外卖时,操作者往往无法感受到这一串数据将以怎样的方式流转,一旦出现差错又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餐饮对业务的连续性的要求很高,他的业务不能中断,尤其是线上业务,另一方面,大的餐饮品牌对品牌声誉非常看重,一旦出了安全事件的话,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刘凤瑞向记者介绍道。
在上海,360长期与国际餐饮巨头百胜在网络安全领域有紧密合作。最早百胜采用的是IBM的安全运营中心,为什么从国际大厂转向了国内平台?在刘凤瑞看来,原因正在于外资厂商与本地化、个性化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外资大厂往往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且拓展模块功能的定价也相对较贵。”从一开始的安全运营中心产品,到更大的安全三年规划,随着360对安全服务的一贯式打通,与百胜这一头部客户的合作也愈加紧密。
当前,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需求正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传统的安全产品无法满足变化的需求,在刘凤瑞看来,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更有助于安全企业的未来发展。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很多生态伙伴。其实单论某个能力,我们未必比所有的友商强,但通过在行业内持续深耕的生态构建与资源配置,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模制模”,
15亿终端大数据打造安全大模型
“360是做To C起家的,我们在全球有大约15亿左右的终端,从而积累了大量安全大数据,在全球来看,规模仅次于微软与谷歌。”与此同时,360的攻防能力也领先于国内厂商。
“AI将重塑整个安全行业,AI技术的使用,在于对大数据的分析,我们有天然优势。”因此360在安全领域引入了AI能力,2023年,360率先打造了安全大模型,包括攻击检测、运营处置、追踪溯源、数据保护、代码安全、内容安全等多个专家模型,并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实现面对新威胁的快速响应与实时学习。“经过对比和测试,360安全大模型在安全能力上已经超过了GPT 4,并实现对外部攻击的秒级响应速度。”
在数字安全领域,360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安全防护体系的方式。在威胁检测与识别方面,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识别异常模式和潜在威胁;在自动化响应方面,开发自动化的安全响应系统,快速应对安全事件,减少人工干预,打造了智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利用AI技术提高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
“数据是新质生产力,
前提是让数据产生价值”
“如果说数据是新质生产力,其实我们指的是让这个数据产生价值,数据在流通的过程当中才能产生价值。”而让数据产生价值,其流通的场景是重中之重。
在普陀,360打造了一个“大脑”——360上海城市安全大脑,作为集产、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安全基地,内设一个城市安全大脑、三大国家级平台、六大国家级能力中心。360数字安全集团为上海市提供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服务,助力上海市普陀区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基地,推动上海市普陀区成为数字经济安全示范区,提升上海市的数字安全保障能力。
“数据的流通离不开网络。”基于这一理念,360数字安全在业内率先推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一体化”,对于已建设网络安全平台的客户,将可以直接以模块的形式加入数据安全组建,可为客户降低近30%的建设成本。
落地至今,360集团已经为普陀区的公安、教育、卫生等领域提供网络安全服务,积极参与普陀区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并为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保驾护航,2023年,360数字安全正式开始布局数据安全领域。在布局过程中,普陀给予了360很多场景方面的支持,例如在医院中进行一些数据安全的试点,“医院对于数据安全非常看重,我们有很多医院的客户,把我们定位成安全管家的角色,购买我们的服务,我们为他们做兜底。”
“从全国来看,一方面上海的网络安全市场较为成熟,另一方面,其市场发展、客户对于安全服务的意识也较强。”回望过去5年扎根上海的发展,刘凤瑞感受颇多,从政策服务、场景匹配,再到重大项目的支撑,一系列支持让360数字安全不仅走过了最初的落地适应期,同时也在上海扩大了自身的业务范围与模式,与机场集团等重要项目建立了合作。面向未来,刘凤瑞谈到希望进一步加强与监管侧的合作,助力企业客户发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风险隐患,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编辑:蓝悦
摄像:季俊辉 制作:Gina.Z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