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消费逐渐“红火”起来,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潜力股”。今年1—4月,江苏全省县域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4.6%。如何锁定“县域”这一关键环节,贯通消费市场脉络,让增长活力在城乡间奔涌不息?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眼下,《江苏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也已步入收官关键期,商务厅等多部门即将对补贴项目开展全面“验收”。江苏县域商业焕新升级成效如何?提振县域消费如何再发力?记者在多地进行了探访。
新意渗透街巷,县城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在粉墙黛瓦的江阴长泾老街,融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乐默咖啡小有名气。主理人贡丽娟是土生土长的“小镇姑娘”,她告诉记者,店铺自去年10月营业以来,每日销量稳定在100杯左右。“尤其到了节假日,游客、市民立刻让老街‘年轻’了起来。”巫梦丹是这家咖啡店的常客,她习惯下午三四点悠闲地来这里点上一杯咖啡,对她而言,如今即便身处县城,也能轻松消费到心仪好物,畅享多元生活。
咖啡店、小酒吧、24小时新型便利店、即时配送……更多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新场景在县域涌现,推动新型产品、服务和品牌加速下沉,激发市场更大活力。在江苏,县域消费增速已持续超过城镇,开在县城的瑞幸咖啡、袁记云饺等品牌门店,以及母婴店、宠物店等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从需要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从实物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县域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在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日常消费场景里收获了具象化的美好体验:购物环境愈发舒适宜人,商场、店铺的空间布局更合理;消费“体验感”显著增强;“买买买”的便捷性大幅提升——
遍布扬州各县城、乡镇的宏信超市,成了人们家门口的“小确幸”。一个个“小而精”的超市里,会及时“上架”时下最热卖的网红零食、生活好物,即刻“淘”宝的感觉比网购发货更好。“最近门店还上线了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等便民服务,体验感蛮好。”江都人张蕾说,超市在商品选品上下足了功夫,精准把握了县域居民的消费喜好,既有迎合本地人饮食习惯的菜品,也积极引入各地特色食品以及生鲜、快手菜等。
新升级后的“菜市场”,迎来了年轻人。“菜场‘踏青’幸福感很强。”射阳县千秋镇鲍墩次集镇的丁洁在镇上工作,下班或者周末,她常常来到鲍墩社区农贸市场“解压”:尤其最近春菜上市,在菜场里能闻到“新鲜味”,还能感受到松弛美好的“生活感”。去年,这一菜市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投入资金200万元,从前脚底打滑、污水满地的老菜场,如今焕然一新:白净的墙面反射着温暖阳光,清晰划分出的蔬果区、家禽肉类区、水产区等规范有序,排水管道畅通无阻,地面干燥整洁……从便民、利民,到营造调节生活、释放情绪的社交空间,县域农贸市场的“菜篮子”里,不仅装着新鲜菜,还盛着满当当的“生活质感”。
江苏县域消费的蓬勃发展,绝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导、市场创新与消费升级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从街角咖啡店的日常飘香,到“菜市场”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去处.......每一个消费场景的变革,都是对传统消费形态的突破。
新流通打通脉络,城乡消费联动加速
在当下消费格局中,流通体系宛如经济血脉,对促进城乡消费协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是我省政策扶持重点之一,江苏对物流分拣中心设施设备给予20%~40%左右的奖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交通与邮政系统紧密协同,江苏创新推出公交车、邮政“带货”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农产品集配中心与冷库建设有序推进,为农产品保鲜、增值保驾护航,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取快递、寄快递、代缴水电费……每天,泰兴市黄桥镇合心村电商服务物流中转点都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这里快递月收件量达超1300件,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这样的物流“中转点”是近几年泰兴市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的重要支撑。泰兴市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科科长叶玲玲介绍,泰兴市在2020年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此后将“交邮快供”建设工作与项目中三级快递物流体系项目有机整合,通过与邮政、中通、极兔、韵达、申通、圆通等快递企业的合作,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畅通。
“电商企业或个人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将产品及时送达各地消费者,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叶玲玲表示,进一步升级流通体系,泰兴市供销合作社还将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加强产销对接,即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深度融合,推动电商“跑得更快”。
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鲜活农产品的“大流通”成为常态,这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蒜薹、蒜头等特色农产品是射阳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生鲜蔬菜易腐坏的特性,长期以来制约着它们的市场流通范围与销售周期。为突破这一瓶颈,射阳县供销社与盐城市总社共同出资500万元,联合组建了射阳县裕新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提升全县冷链物流运营服务水平。当前,全县已建成农产品冷链保鲜库、仓储物流项目7个,冷链、仓储总库容达5.35万吨,有效延长了生鲜蔬菜的“货架期”。
不过射阳县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单伯良也表示,县域冷链物流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短板,这集中表现在冷链布局不平衡,冷链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冷链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加快县域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融入全国、省、市供销社系统冷链物流新发展布局,加强与系统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合作,不断促进供销社冷链物流体系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他建议,加快产地冷链物流网建设,不断更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
特色农品出圈,市场活力“满仓”
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培育强大影响力的县域品牌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各地正凭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与运营,为消费市场注入活力。
在禄口机场、阳澄湖服务区、广陵服务区……数十种不同品类的产品,均打上了“无想田园”标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无想田园”公用品牌授权的企业产品,统一包装,保证品质。
提升区域农产品“颜值”和“价值”,早在2017年,南京溧水区就立足区域内大米、茶叶、蓝莓、草莓、杨梅、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发布“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所有授权产品的质量把关,区供销合作社负责运营与推广。
“溧水在全省较早创办区县级农产品管理平台,如今‘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下已构建‘核心形象品牌’(金标)和‘授权自主品牌’(普标)体系。”南京市溧水区供销合作社合作事业科负责人胡一阳说,金标聚焦高品质农产品,统一标准、包装和价格底线,现有溧水大米在内;普标则以亲民价格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市场认可度。目前,公司还与上海久光、上海供销e家连锁超市等15处线下平台达成合作,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销售额增长达60%,有力推动江苏农产品“出县”“出圈”。
“一只螃蟹”,带动当地10万人就业,零售点遍布300多家网点……南京高淳的“固城湖”螃蟹,已经成为江苏鱼米之乡的亮眼标识之一。“积极推进深加工体系建设,我们与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开展调料包产品开发与优化,已初见成果。”固城湖螃蟹品牌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吕虹告诉记者,获批省首批县域电商集聚区后,正加快推进河蟹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如今,“云上蟹塘”“购蟹地图”“云拣仓”等相继上线运行,产地数字使用权租用试点成功,去年上半年直播基地电商销售额达1500万元。
固城湖螃蟹70%的销售集中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且产量能满足当地供给,为什么还要借助电商渠道出省、出圈?背后有着清晰且深远的商业考量。“固城湖螃蟹的产量现已达2万吨,受限于养殖面积,产量进一步大幅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若要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就要从‘卖螃蟹’向‘卖技术’转变。”吕虹向记者阐释道。
通过电商平台,能够有效拓展螃蟹的“销售半径”,有助于培育全国更多地区消费者吃螃蟹的饮食习惯。随着需求的逐步扩大,市场对螃蟹的供给需求也会相应提升,基于此,后期便可以在更多有需求的地区开展就地养殖,将固城湖先进的养殖技术引入这些地区。吕虹期待,“如此一来,不仅能扩大产业规模,还能通过技术输出实现产业价值的再升级,为固城湖螃蟹产业开辟全新的增长路径。”
当下,县域已不再是消费市场的边缘地带,而是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战场。业内认为,通过对新业态的培育、流通体系的完善以及品牌建设的深耕,江苏不仅激活了县域消费的一池春水,更重要的是,构建起了城乡消费联动的桥梁,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颜颖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