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高峰时段找不到地方停共享单车,要么人进地铁口,却被非机动车大军围困。”
“我们居民晚饭后在路上散步,‘车龙’阵延绵数百米,有时候只能从车行道上绕过去,缺少安全感。”
……
位于石泉路街道地铁七号线岚皋路地铁站紧邻住宅区、楼宇与商圈,也是众多“上班族”前往中心城区的重要枢纽,人口密度高,人流量大。近年来,伴随非机动车通勤需求的急剧增长,加之车站周边空间资源有限,能够开辟出非机动车停放点的空间十分有限,早期在地铁3号口西侧空地扩建B+R停车场已难以满足日常需求。多重因素叠加下,车辆潮汐式淤积、乱停乱放问题日益凸显,“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围堵”困境亟待破解。石泉路街道铜川综合网格积极落实“1+1+6”会议机制,依托该机制搭建平台,强化责任落实,注重长效管理,推动问题解决见行见效。
痛点变焦点:
多元共治畅行通勤路
破壁出实招:
多位一体打造畅行路
各部门代表在会上作出回应,研究站外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并对增加停放点位、优化通道空间、落实管理措施、加大宣导力度等方面集思广益,切实发挥“多格合一”的协同治理优势,为非机动车治理找寻更优解。
“硬件”提升方面
科学增设停放点位,合理扩容,在地铁口等人流密集区域,合理规划并增加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满足市民停放需求;进一步挖掘1号口北侧空间进行合理化改造。
“软件”管理方面
建立“网格长+企业运维员+居民志愿者”三方巡查机制,每日早高峰、晚高峰实行“定人定岗”值守,设置引导标识,规范停车秩序,杜绝乱停乱放现象;加大文明停放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市民文明停车,提升规范停车意识。
“数据”赋能方面
在重点区域加设电子围栏,对超出范围的车辆实施“禁停预警”,与共享单车平台畅通对接渠道,加强对沿线情况的实时管理。
此次专项协商是铜川综合网格以“多格合一”机制统筹资源、凝聚共治合力的生动实践,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区治理中的创新探索。下一步,铜川综合网格将建立“旬研商、月调度”机制,推动停车规划落地、企业责任压实、执法监管常态,以“小网格” 撬动 “大治理”,让通勤“最后一公里”更畅通、更安全,实现党建引领下的治理网络再加密、服务效能再升级。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石泉分中心
编辑:王雨思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 你好 | 水暖花繁映桥影
长风湾党群服务中心凭什么打动人心?
赋能职场,为你“职”点迷津
从零开始学太极!第二十式:闪通臂
全力应对大风影响,确保游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