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宝林三村小区南门完成安全隐患整治工程,通过人大代表牵头、多部门协作的模式,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时的“人车混行易碰撞”难题。这一民生工程从问题反馈到竣工仅用两周时间,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宝林三村小区南门是居民日常出行要道,周边车流量、人流量大,且小区外人行道狭窄。此前,有市民反映该出口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易出现碰撞事故,影响居民出行安全。
宝林三村居民说:“有很多骑自行车的居民,特别是快递员,骑过去不减速的,我们居民从这里过来眼角的余光是看不到这里有人的,他们出去也是看不到的,就容易撞在一起。”
在“聚民心·谊家人”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中,相关代表得知此事后,迅速前往现场勘察调研,发现南门主要存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界限不清、小区围墙形成视觉盲区等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撰写建议并提交区人大转相关部门。随后,区建交委、街道建管中心、路政等部门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和现场碰头会,结合各自职能,在不破坏南门景观花墙的前提下,制定科学整改方案。
宝林三村居民区党总支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人大接待日,我们把这个问题反映上去了。当时区人大这边反应很迅速,基本上三天之内就有了反馈。联合包括区建交委,还有街道的建管中心,大家都一起过来看了一下场地,然后共同协商出了这个方案。”
路政部门优化交通条件,扩大小区车辆汇入主路匝道口,移设人行道隔离桩;物业公司安装减速带和警示标志;路政部门还修复了破损路面。如今,改造后的南门出口交通标识清晰,减速带和警示标志齐全。
宝林三村居民说:“做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好,自行车特别是快递电瓶车的速度快不出来了,遇到减速带肯定要停一停;我们外面的杆子又移进来了,盲区少了点,相对来说安全点了。”
居民的安全出行是社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大事。此次区人大代表、人大友谊路街道工委积极发挥牵头作用,以及区建交委、街道建管中心等各部门的及时行动,不仅高效快速地解决了居民的出行难题,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这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记者:葛静虹 倪晟罡
编辑:陆天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