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控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在新形势下,推动医疗与预防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不仅能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更能筑牢健康防线,为韧性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上海首批国家试点区,青浦区自2025年1月启动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以来,紧扣体系健全、能力提升、数字赋能三大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
青浦区从顶层设计入手,为试点工作铺就坚实基础。1月22日,试点启动会拉开序幕,经过市、区专家多轮论证;2月28日,区卫健委联合区发改委、财政局等7家委办局正式发文,出台实施方案。为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区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由副区长挂帅,区疾控局局长和区府办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多个部门分管领导,统筹规划、资金保障和考核评价等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和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作为牵头单位,携手全区20家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工作委员会,形成专业化支撑网络。
青浦区紧抓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体系,建立“1+1+X”传染病检验检测实验室网络,确保检测结果互联互通。4月底前,区域内的传染病监测前置软件部署工作将全面完成,为实现快速响应奠定基础。
在应急处置能力方面,青浦区加强基层传染病应急队伍建设,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人员纳入队伍建设,并组织全区18支应急队伍开展应急拉练,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战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医疗救治体系,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区域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
此外,青浦区在深化传染病防控医防融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区域内预防接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分院已设立特需接种门诊,重点打造HPV疫苗接种特色服务。同时,青浦区积极推进慢性肝炎及肝癌高风险人群筛查,并在中山青浦分院设立了全区首家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门诊,为重大慢性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保障。
青浦区通过促进人才共育、信息互通、科普宣教和考核评价四方面协同推进试点工作。一方面,加快建立区级公共卫生实践基地,推动临床与公卫专业技术人员交叉培训,逐步形成医防融合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强化疫情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共享,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同时,青浦区将健康科普融入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全过程,组建传染病防治专家科普讲师团,依托名医工作室下沉资源,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健康素养。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动态跟踪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为工作推进注入了持续的后劲与动力。
青浦区试点工作的探索和阶段性成效,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后续的试点工作深入也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青浦区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紧密协作、真抓实干,打造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青浦样板”,为健康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朱泽敏
摄影:朱泽敏
资料:区卫健委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郭苗苗(首席)
终审:潘胡刚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