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虽然帕金森病不致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4月10日上午,在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东林院区康复医学科门诊内,74岁的张权正在进行帕金森病的全面评估。康复治疗师根据评估结果,为他量身定制了运动训练方案,帮助其放松躯干、四肢的张力,纠正异常姿势与步态,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
“时不时就感觉身体这儿抽一下、那儿动一下,一会儿是手,一会儿又跑到肩膀、脑袋,没个固定地方,太折腾人了。”张权说。
医生介绍,帕金森病最初出现的症状往往是从单侧手部开始的颤或抖,慢慢会发展到下肢、头部乃至身体其他部位。中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姿势平衡障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等等。在一旁的言语训练室内,85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周金山就在康复治疗师的带领下进行构音功能训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汤忠亚介绍:“我们教患者大声发‘啊’音,目的是让他每个字的音量都能达到正常人可听闻的水平。通过这样的训练,最终要实现让陌生人,甚至是初次接触的治疗师,都能清晰听懂他说的每一句话。”为了改善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该院康复医学科会基于患者的病情轻重、年龄大小、身体基础健康状况以及过往运动能力等多维度因素,为其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精准的综合康复训练。
“我们康复医学科提供包括平衡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等。当然,药物治疗与神经调控等手段也不可或缺。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完全能够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晚期患者为例,当他们的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后,摔跤次数大幅减少,骨折风险也随之降低,这对提升患者生活安全性与独立性意义重大。”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彭永岳说。
医生还表示,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展还与患者情绪、医疗条件及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密切有关。保持乐观心态、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创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坚持疾病全周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帕金森病患者更长久地维持自理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审核:陈建军、林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