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擀面皮的时候要温柔一点,人生有时也是这样,不用太用力,或许有时候‘轻轻地’会更好。”这是外籍居民学习包小笼包时获得的感悟。
申贵路居民区党支部近年来致力以“G·Friend”党建品牌,营造国际社区,这场名为“匠心笼络”的DIY工作坊将上海名片小笼包化作了传递工匠精神的“使者”。

“真正的上海小笼包,关键在于三点:皮要薄、馅要鲜、汁水要足,缺一不可”。老师从选材奥秘讲到匠心传承:“本地猪后腿肉需手工剁至三分肥七分瘦,面皮要经三揉三醒筋道,每个褶子都承载着温度。”一位外籍居民边揉面团边感慨:“这可比做披萨复杂,感觉像在学功夫。”起初,他经常把肉馅挤出面皮,随着反复练习,逐渐也掌握了“提褶收口”的诀窍,在他眼中,小笼包的成形过程与工业上拧紧螺丝钉不同,每个小笼包都可以独具形态,口味也是千人千面。当热气腾腾的小笼包端上桌,大家互相品尝着彼此亲手制作的“艺术品”,纷纷竖起大拇指,对美味赞不绝口。“Master(大师),you are Xiaolongbao Master.”
据了解,申贵路居民区当前正以打造国际化社区为主线,通过导入共建单位资源、挖掘社区达人设置多样化活动,促进社区内中外居民情感链接,让党群服务站成为“国际社区会客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美食为媒,打造“国际厨房”系列文化交流平台。“不同肤色牵手的过程,也是我们正在编织一条无形文化纽带的过程。”此外,还将开设韩国绘画艺术课堂等特色课程,让更多外籍居民在烟火气中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