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有管线不断成熟,更多产品临近上市,我们已进入一个高投入的关键时期,公司正全力加速创新疗法以惠及患者。”4月2日,勃林格殷格翰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勃林格殷格翰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冯保和(Hubertus von Baumbach)透露了公司最新进展。
根据报告,2024年,勃林格殷格翰惠及患者人数达6,600万,同比增长8.0%。同时,现有产品管线研发进展顺利,正积极筹备多款新药上市,自2025年起陆续推出。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在“中国关键”战略加速下,勃林格殷格翰在包括卒中、呼吸、肿瘤、代谢等多个疾病领域研发创新多点开花,一系列创新产品有望在中国市场加速上市。
持续加大在华人药研发投入
人用药品业务是该公司在华营收的主要贡献力量,而基于创新药的“蓄水池”勃林格殷格翰也准备充足。
勃林格殷格翰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财务负责人Frank Hübler表示:“回顾过去五年,勃林格殷格翰研发投资近250亿欧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创新产品管线。”
根据IQVIA数据,2024年勃林格中国人用药品业务业绩同比实现稳健增长,高于市场增速,惠及了超过710万名中国患者。
其中,2019年启动的 “中国关键”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总部位于浦东的勃林格殷格翰率先将中国全面纳入到公司早期临床研究项目当中,也成为了跨国药企中首家将中国全面纳入全球同步早期临床研发的公司。这一举措大大加速了勃林格殷格翰创新药物在华研发和审批进程,同时助力提升中国本土临床研发水平。
今年2月,其在研肺纤维化疗法口服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nerandomilast的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受理,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这是十年来首个递交注册申请的IPF新疗法,有望为中国肺纤维化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截至2025年3月,勃林格已与全国32家重点研究中心建立了临床研究的战略合作关系,加速了勃林格创新产品管线在中国的开发进程,使中国患者早日从创新治疗中获益,同时也助力中国研发能力提升。截至2025年3月,国内研究者已成功参与了勃林格殷格翰超过22个全球早期临床试验,并在肿瘤、免疫炎症、精神健康、心血管、代谢、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五年,勃林格殷格翰在华研发投入累计超33亿元人民币。记者最新了解到,未来五年,该公司在华研发投入将近50亿元人民币,寻求更早、更快、更智慧的研发之路,造福中国患者‘零时差’受益于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
扎根浦东 实现“中国智造,服务全球”
助力新药研发者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从概念到产品、从工艺开发到规模化生产,CDMO产业(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是重要一环。2019年,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正式写入药品管理法,开启全国范围推广。连带着,CDMO等企业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作为首家积极参与到MAH制度改革试点项目的浦东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国内CDMO产业的外资企业,在浦东张江建立了生物制药基地。
在国内CDMO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勃林格殷格翰可以说是“第一批吃螃蟹”。勃林格生物制药基地自2017年启用以来,已经为多家国内创新药企和全球顶尖跨国制药企业提供CDMO服务。2019年,勃林格推动了国内首个上市许可持有人采用CDMO模式生产的创新生物药成功获批上市。
目前,中国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改革试点工作正由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开展,旨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能力、效率和灵活性。作为少数具备参与试点工作条件的合同生产企业之一,勃林格殷格翰方面最新透露,位于浦东张江的中国生物制药基地也在积极探索扩展服务组合,为生物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定制化服务,为全球合作伙伴构建稳定可靠、可持续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