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今天(2月3日)22时10分
我们迎来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开启新的轮回
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正向我们走来
一些细心的朋友发现,这个农历乙巳蛇年出现了“两头春”现象,也就是一年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这是怎么回事呢?
“两头春”是中国农历中闰年时出现的现象。农历闰年是384天或385天,多于公历一年的天数,就可能会出现25个节气,年初一个立春节气,年尾一个立春节气。
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年为闰年,全年共有384天,起于2025年1月29日,止于2026年2月16日,包含了两个立春节气,即乙巳年的正月初六立春(2025年2月3日)和同年腊月十七立春(2026年2月4日)。
相对于“两头春”,还有“两头无春”和“单春”,即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或只有一个立春节气。
其实,“两头春”并不罕见,平均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统计显示,在21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两头无春”的年份有37次,“单春”的年份有26次。这么来看,“两头春”和“两头无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历法现象。
“立春”一词,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
东汉以后,朝野出现“迎春”礼俗,如妇女“剪彩为燕”做头饰,贴“宜春”于门。唐宋时,“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春”,礼仪均极为隆重。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立春是第一个节气,在古人眼中,立春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东风解冻
和气娴袅的东风轻抚大地
波起轻摇绿,冻痕销水中
二候,蛰虫始振
冬眠的动物虽然没起床
但是睡醒了,想伸伸懒腰了
三候,鱼陟负冰
有的冰面开始融化,可以看到鱼了
可是水面上还有一些碎冰块
就感觉鱼游的时候像背着冰块一样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
立春吃春饼
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
“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农民耕田离不开牛
立春这一天
不少地方还要“打春牛”
又叫“鞭春牛”
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
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用土塑牛,内塞五谷
叩拜、打碎、抢土、拾粒
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这种方式体现了
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还有的地方
立春这一天有穿新衣的习俗
孩童佩“春娃”
妇女戴“春幡”
迎接一年好景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少年杂志
整理编辑:袁曼舒
图片由AI生成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