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对个人及家庭造成深远影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1.2%。这意味着,每9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今年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岁;
3.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具有以上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进行糖尿病筛查。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一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一次。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糖尿病筛查可使这些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饮酒等行为危险因素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那么得了糖尿病,要怎么吃呢?《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 年版)》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
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