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文章详情

【聚焦进博】文汇报 | 李健等:进博会,向“新”而行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4-11-11 17:55:48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本文刊载于2024年11月11日《文汇报》1版:要闻

刚刚落幕的第七届进博会,或许可以被称为史上创新浓度最高、“新质”特征最强的一届进博会。走在“四叶草”,3000多家展商中,以“新质”为关键字的主题和标识比比皆是,与之相呼应的是450件由跨国公司带来的首发首展新品,以及360个来自全球的初创企业的创新项目。

       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平台,以更好水平、更高标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博会的新机遇。同时,进博会作为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就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度交流,也是进博会举办的应有新义。 

共创未来,在“四叶草”感受强磁场
       在“四叶草”北厅的创新孵化专区,储热技术公司“新致能源”搭了一个“博士密度”极高、但面积极小的展位,在一张不到1平方米的展台旁,两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创始人——李筠韧和曹道帆守了6天。谈起参会的收获,他们直言“超出预期”。

       这两位来自伯明翰大学的博士,曾在英国担纲过许多储能相关的开发项目。但在他们看来,若要凭创业充分释放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价值,最佳选择是回国。为此,通过英国EGG孵化器,他们首次来到进博会,并在短短几天内与海内外各路与会者作了交流,从轨道交通巨头到斐济渔业公司等,经常聊着聊着,就忽然为储热技术找到了崭新的落地场景。正因为这个原因,昨天,两位博士依然选择留守到最后。

       谈到新质生产力的话题,带领新致能源等10多家初创企业组团参会的EGG孵化器联席总裁陆城宽说,这次,他们招募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硬科技、强团队的项目参加进博会,深切感受到各方对创业项目和人才的认可和重视。

       在许多人看来,本届进博会的亮点就是围绕新质生产力成功构建了一个大磁场。实际上,这既是主办方积极策展的结果,更是我国创新经济生命力和吸引力的表现和证明。

       在技术装备展区,智能制造领域的几家跨国巨头,不约而同带来最新一代机器人,包括三菱电机刚刷新世界纪录的魔方机器人,欧姆龙能和世界冠军打得有来有回的乒乓球机器人,以及西门子能“读懂”人心、并自动调配鸡尾酒的机械手。这些展项之所以被摆在展台最核心位置,不仅是因为“好玩”,更因为其底层技术与智能制造、工业AI一脉相承。正如2007年图灵奖得主约瑟夫·希发基斯在今年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所说的:凭借强大的工业和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已具备率先实现工业AI的条件,完全有机会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AI道路。

       而对跨国公司而言,从创新角度重新梳理投资中国的逻辑,进而立体展示前沿技术,才能进一步搭上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快车”。

       不妨再看一下医药巨头辉瑞。几天前,在“四叶草”,“辉瑞中国2030战略”发布,承诺未来5年在华投资10亿美元,以充分激发新质生产力。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说:“中国关于促进创新、鼓励外资的政策,非常鼓舞人心。虽然现在经济面临压力,但实际上,却是跨国公司加大投资的好时机。” 

同声向“新”,为全球对话拓展新空间

       一直以来,进博会的定位,就绝不仅是一场顶级贸易展会。正如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李健所言,进博会试图回答人类共同迎接挑战的应对之道。今年,这张“答卷”的关键词就是新质生产力。

       作为美国工业软件巨头,新思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思新虽是在“四叶草”现场才学到“新质生产力”这个词,但却有“一见如故”之感。他坦言,几乎所有制造企业都在讨论新质生产力,这和他对未来的判断完全一致,“这一趋势会带给科技企业巨大的市场和机会”。

       记者无意间被一个相当不起眼的展台所吸引,那是一家名为“洛帝牢”的瑞典企业,在它仅几十个平方米的展台上,核心展项是各种与螺丝配套的垫圈。看似普通,但实际上,作为全球安全紧固领域的“隐形冠军”,洛帝牢为海上风机、火车等各类关键设备提供了数十亿个垫片,由于采用创新设计和高水平加工工艺,用了这种垫片,螺丝拧紧后一辈子都不会松脱,这就是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安全感。如今,洛帝牢还顺应工业4.0大潮,开发螺栓远程监控系统和AI分析工具。在公司的介绍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人:“正如伟大的乐章总是由一些不起眼的音符所构成,人类的进步也需要很多看似不那么重要的细节。创新就是要让现有的东西变得更好。”

       这种朴素而又闪亮的理念,构成本届进博会上企业探讨新质生产力路径的共同语言,其中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也为全球对话开辟了新空间。

       全球矿业巨头力拓,今年在进博会上的核心展项,是一种零碳的生物质冶金技术。简单说,就是不用煤,而用秸秆炼铁——将粉碎后的秸秆与铁矿石粉末混合,送入特殊的“工业微波炉”,用绿电产生的微波加热到足够温度后,秸秆中的碳就能直接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块。据透露,这项刚在力拓海外基地启动中试的技术,这次得到国内很多头部钢企的高度关注。显然,在“双碳”方面,全球都有共同的期待。

       而作为7届进博会“全勤生”,霍尼韦尔不久前刚与内蒙古的一家企业合作,联手开发可持续航空燃料,并签署该领域全球范围内第一个技术授权商业合同。中国区总裁余锋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极大提升和释放,符合世界潮流和国情,也符合企业需求,未来大有可为。

双向奔赴,进博会重写技术合作逻辑

       共享发展、共享机会、共享未来,这是进博会一直坚定传递的理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中外企业也正以此为契机,面向繁荣发展,走出一条“双向奔赴”之路。

       作为欧洲顶尖的高端动力制造商,法国博杜安公司今年带来一台全球最大、功率达4.25兆瓦的柴油发电机,专门服务那些对电力稳定供应有苛刻需求的数据中心;一旦有需求,它最快可以在11秒内启动,成为备用电源。然而,这家百年企业曾一度陷入破产的泥潭,最终是因为被山东重工集团所收购才走出困境。这次合作,一方面挽救了欧洲的老牌企业,同时也让山东重工补齐了他们在高端柴油机领域的短板。几年时间,博杜安成为山东重工在欧洲的战略支点,其高端柴油机的年产量从百台飙升到万台。

       技术贸易的传统逻辑,是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输出,带动中国合作伙伴,并赢得中国市场。但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中,在开放创新的氛围下,这种关于“共享”的逻辑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董事长肖松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透露,西门子在四川成都的一家工厂,目前已成功落地超过100个AI应用,从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到借助AI完成工业软件代码编写。这些应用中,超过80%来自本地工程师,这就使成都工厂成为重要的工业AI创新源头,并为西门子在全球的其他工厂赋能。

       类似的“逆行”,还发生在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去年进博会的一个溢出效应和成果,德国拜耳公司投资2000万欧元在上海设立的“中国创新合作中心”,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前正式启用。它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让这家生物医药巨头更好融入中国创新生态,在细胞和基因疗法前沿领域支持10家左右的本地初创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网络。

       在今年进博会开幕式上,拜耳全球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未来,拜耳将深耕国内外“双向贯通”的创新网络,一方面将更多更好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另一方面,也帮助更多中国创新实践走向世界。      

来源:文汇报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