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海理工大学首个跨校微专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正式开班,首期吸引了来自上海东北片7所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参与。开班仪式上,上海市“碳中和制冷空调技术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据悉,“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跨校微专业由上海理工大学与上海市能效中心牵头,依托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组,与国内“碳中和”领域一流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共设置9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课程。完成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学生可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微专业学习证明和上海市能效中心颁发的相关证书。
“开设跨校微专业是学校紧密结合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介绍。近年来,上海市能效中心长期致力于绿色低碳政策标准研究和推进,经常与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合作筛选高校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搭建平台支持高校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上海市能效中心副主任秦宏波表示,希望借由微专业建设的契机,与上海理工大学在绿色低碳领域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多深入合作,弥补本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缺口。聚焦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新产业所需的核心能力素养,上海理工大学今年上半年启动了微专业建设项目,首批推出7个校内微专业,包括语言智能、应用统计与数据科学、光电融合集成电路等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其中,校内微专业已于秋季学期开始授课,近200名学生修读,受益学生覆盖所有学院。下一步,上海理工大学将通过系统规划、严格管理,注重微专业与其他主修专业的衔接和融合,强化微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与未来学科和产业需求的对接,深度融入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未来产业的领军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即战型人才。
文字/图片:毛信慧
编辑: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