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至30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决赛设置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专项五个组别。经过激烈角逐,清华大学郭璐、上海交通大学赵维殳、中国农业大学程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叶枫、武汉大学徐嘉鸿等5名选手分获各组别第一名。赛事同步线上直播,点击量突破1000万人次。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突出强调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始终坚持“上好一门课”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竞赛坚持广泛参与、层层发动,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省内选拔赛。据统计,全国2028所高校的30余万名青年教师参与了各层级的竞赛,高校参赛率达65%。最终,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0所学校的159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决赛。决赛选手均为近3学年持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校青年教师,最小27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6.1岁。
8月30日下午,喜迎第四十个教师节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大会隆重举行。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蔡安辉,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分党组书记高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二级巡视员陈武,上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庄勤,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张艳萍,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校长助理、工会主席于朝阳出席大会,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资深教授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丁文江现场分享了他们的教书育人故事,并向获奖教师代表赠送礼物。闻玉梅院士带来她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著写的《我的乙肝情结》,回顾了与乙型肝炎病毒战斗的历程,寄语青年教师要多做为国家为人民有益的工作。丁文江院士准备了一件仿制西汉古铜镜,以自身科研经历,激励青年教师要将现代科学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在科研和教学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结出自己的果实。青年教师代表叶枫、程楠从院士手中接过礼物,传承前辈的教育精神。
本届青教赛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文科组第一名郭璐,理科组第一名赵维殳,思想政治专项组第一名徐嘉鸿,以及上海青教赛优秀教师代表、上海电力大学杨峰参与总结大会圆桌微论坛。李俊峰表达了对本届青教赛和参赛选手的肯定,作为评委深切感受到了年轻教师们对教学的真挚热爱。他鼓励青年教师们要继续保持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教好每一门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三位获奖教师分享了参加比赛的心路历程,决赛不仅是竞技切磋的舞台,也是展现教学成果、相互学习的过程,一路走来,他们收获了成绩,也得到了许多前辈的帮助和指引。杨峰的发言表达了广大教师的心声,她认为青教赛让广大教师亲历其中,即使没有登顶,但在攀登的路上也有美好风景,坚持热爱,每个普通人都能闪闪发光。
参加全国青教赛的六名上海选手,都是从市、校两级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有的来自部属高校,有的来自市属高校。他们在青教赛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才智,秉持“上好一门课”理念,牢记立德树人宗旨,在日常教学和备赛过程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经过个人努力、团队支持,他们毫无遗憾地交出了令各方满意的答卷,为第40个教师节献上了一份份厚礼。
每位选手的背后都有一支坚强的团队。为遴选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上海出征全国青教赛,市教育工会承办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市级竞赛建立“市级搭台、广泛参与、工会组织、多方协同”的联动机制,通过公平竞争,遴选优秀选手参赛。全市62所高校两千多名青年教师报名参与,269位选手进入市级决赛,最终选拔出选手组成上海代表队。
为了办好本次大赛,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的指导下,上海市教育工会和上海交通大学集中各方资源、全情投入,围绕办赛各项事宜进行多维度沟通,共同制定办赛方案,建立6个专项工作小组,在竞赛场地、接待安排、比赛流程、技术保障等方面落实详细部署和安排,积极统筹协调,强化服务保障,取得赛事协办和参赛成绩上“双丰收”,圆满完成竞赛各项任务,获得各方肯定和好评。青教赛品牌必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大放光彩,成为引领广大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 赵维殳
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叶枫
医科组一等奖(第1名)
上海师范大学 杨伊
文科组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王新昶
工科组一等奖
上海大学 张青子衿
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
复旦大学 邢梦莹
文科组二等奖
来源:上海市教育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