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刘文俭带队走进青岛汉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座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汉缆模式”,围绕智能制造、精益生产、品牌培育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汉河电缆,从村办企业到国际化强企的裂变
刘文俭会长一行首先参观了汉河电缆的文化展馆,体会汉河电缆从崂山区沙子口镇汉河村一个小小的村办企业,不断裂变成长为在电线电缆行业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2年,公司拥有总资产40亿元,员工3000余人,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行业领先的能为客户提供电缆、材料及附件、电力设计、输变电施工、竣工试验、运行监测维护及服务等全套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大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产品档次和综合效益位居国内行业前列,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汉河电缆拥有多座立式厂房,并引进了先进的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及其它一流生产设备,在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大体系认证,并获中国电能认证和国际知名的KEMA、DNV、UL等认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国电缆行业唯一的“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是国家怀柔新能源实验室的唯一民营企业成员单位。
大家在参观调研中了解到,汉河电缆以“为全球电力用户提供一站式成套服务”为使命,以“成为国际高压超高压电缆行业全产业链领军者”为愿景, 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国际“卡脖子”的新材料、新工艺,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先进的技术,不断向产品和服务的高端化迈进,是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全球海缆(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公司的发展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也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区域知名度和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这些贡献共同构成了汉河电缆对崂山区乃至青岛市的重要价值。
聚焦“汉缆模式”,共话中国式现代化的汉缆实践
在双方座谈环节,青岛汉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刚对刘文俭会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汉河电缆股份的市场定位、发展历史、生产研发情况以及未来规划等。他表示,张思夏作为汉缆集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从村企合作到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几乎见证和把握了改革开放每一重要阶段的市场机遇,走出了一条民营电缆企业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买过来、借过来、融过来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企业员工活着、活好、活强三部曲,不仅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也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履行社会责任以及人才培养等,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成为从崂山区沙子口镇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企业。他期待通过与城市经济学会的合作,在新发展阶段走好汉缆创新路。
刘文俭会长一行表示,到汉河电缆来调研座谈体会很深,汉河电缆对社会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深远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和可持续的现代化,汉缆集团董事局张思夏主席作为一名老党员,善于把握机遇、敢于破局创新、勇于开拓国际市场,带领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营企业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优点,在村企合一、产城融合创新方面破新局、趟新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企实践树立了难得的崂山样板、青岛示范。大家高度称赞汉河电缆的战略定力和高质量发展实力,尤其对企业“两高(高压、超高压电缆头部企业)、两新(新设备、新材料技术攻关企业)、两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企业)、一领先(中国式现代化社企一体化共富模式的领先企业)”的新质品牌竞争力印象深刻。
这次交流座谈,双方结合“汉缆模式”开展了深入财智碰撞,在智能制造、精益生产、品牌培育等方面展开了具体合作交流。刘文俭会长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汉缆实践”在诸多方面为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学会将继续加强与汉缆集团的合作交流,结合座谈会达成的初步交流成果,进一步抓落实,树立“汉缆模式”示范标杆,通过学会与示范企业的联动,推动产城融合、社企一体化共富进一步走深走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层经验和实践范例。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