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笃, 卖糖粥
三斤蒲桃四斤壳
张家老伯伯
请侬开开门
问侬讨只小花狗
沪
语
传
承
跟着童谣学说上海话
沪语文化传承
“上海话”是上海文化的根脉,现如今“上海小囡”们却离“上海话”越来越远,长此以往,沪剧、滑稽戏、上海说唱这些传统艺术也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传承“上海话”,宝山区庙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特地为暑托班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以“沪语文化传承——跟着童谣学说上海话”为主题的特色讲座,让他们从简单“上海话”词语入手,学习童谣、猜谜语、用“上海话”朗读唐诗,吸引大家喜欢“上海话”。
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大学的丁迪蒙教授为孩子们授课,丁教授被称为“海上沪语教学第一人”,有着丰富的沪语教学经验。她先是通过呼吸、气息、哼鸣、打嘟、母音、连音、跳音,气息发声等练习,帮助大家掌握音准节奏。在大家学会如何让气息和声音统一的技巧后,丁教授又利用真假声转换,拓展音域,让大家进一步掌握共鸣技巧,使声音的音色不断地趋于完美。随着大家逐渐掌握了沪语的基本发音,丁教授便通过演唱一些上海人家喻户晓的童谣,让在场的孩子们在歌声中学习了沪语歌曲的表情记号和艺术表现形式。这些童谣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迅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丁教授的带领下,孩子们跟着节奏,一句句学说童谣,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在最后的实践表演环节,孩子们纷纷自行选择童谣并上台表演,有些原本上海话就比较好的孩子们更是急着将学到的沪语演唱技巧和大家分享,虽然他们一开始的表现略显经验不足,但在丁教授的指导下很快进入了状态。孩子们不仅准确地唱出了童谣的歌词,还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将童谣中的场景生动再现,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沪语的兴趣和热情,也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海派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童谣这一载体,沪语文化得以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沪语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接下来,庙行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并热爱“上海话”。
通讯员:龚薇
编辑:潘乔雨
资料:庙行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