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的
三大元凶是
血液流速缓慢、
血液高凝、
血管内膜损伤。
大家可能以为
血栓离自己很远
但你知道吗
如果4小时久坐不动
就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
腿肿胀、疼痛
竟可能引发
致命疾病肺栓塞?
血栓包括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白色血栓主要发生在动脉或心脏,颜色灰白,与血管壁结合较紧密;而红色血栓常发生在静脉内,颜色暗红色。血液中凝血机制的激活是血液凝结成血凝块,这会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细胞突然死亡。
●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会导致脑梗;
● 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会导致心梗;
● 血栓堵塞到肺动脉就是肺栓塞。
一般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栓,可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在慢性期,可能会出现患肢沉重、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溃疡经久不愈,但也有不少病人并没有明显症状。
这种危险的血栓还有脱落风险,并且有可能会顺着静脉血管一路回流到肺动脉上,引发致命疾病肺栓塞,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缺血缺氧、甚至心脏骤停。在“猝死排行榜”上,肺栓塞排在第三位。
远离血栓,建议你做好这2点
1.尽量避免久坐不动
定期进行活动和锻炼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4小时久坐不动,静脉血栓风险就会增加,尤其是老年人。
每隔40分钟,站起来活动几分钟,也可以勾一勾脚。建议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腿部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肌肉收缩一下,促进血液回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卧床,每隔一小时起来做伸展运动或散步。
2.多多饮水
建议日常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糖,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夏天出汗多,血液容易浓缩、集结成块状,此时多饮水有助于预防血栓。
注意:
1.暑假出门游玩,无论是坐火车、高铁还是飞机,如果乘坐时间很长,建议随时起来活动活动,而且养成饮水习惯。
2.有特殊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建议定期就医。并听从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可以穿戴医用弹力袜、对症用药。
这些表现可能提示血管不健康
7步让血管“强大”起来
1.合理饮食
饮食均衡很关键,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g,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g,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g。
建议多食用新鲜果蔬、芝麻、蘑菇、山药、木耳、谷类等食物,有助于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强回流。
2.合理运动
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进行5次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常情况下,运动后有微微出汗的感觉,呼吸略快但很舒畅,无明显疲劳感为最佳。
3.控制好血糖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
4.控制体重和腰围
肥胖人群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粒子,浓度会比较低下,从而引起血管堵塞、动脉管壁增厚以及血管狭窄等现象,容易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评估方式↓
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 按照我国标准,计算结果低于18.5,属于“过轻”;结果在18.5~24 之间,属于正常体重;结果高于24,就属于“超重”;
● 若是体质指数超过28,就达到了“肥胖”范畴。
腰围:用软尺在肚脐眼上方1厘米处紧贴皮肤水平绕一周,成年男性腰围若是≥85厘米,成年女性腰围≥80厘米,则为超标,需要注意控制。
5.成人睡眠保证7~8小时
睡眠时间过短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风险,而每日保持7~8小时充足睡眠时间及良好质量的人群,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
6.定期检查
血管检查一般为血管彩超,能够初步判断血管是否发生堵塞。一年一次即可。
7.远离烟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吸烟酗酒,会使血液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同时需要注意远离二手烟。
编辑:李玲
资料:CCTV生活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