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公子欣
一种常用的血液稀释剂——
肝素
可用作眼镜蛇毒液的“廉价解毒剂”
能阻止坏死
每年可能挽救数千人的生命
由澳大利亚、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和英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确定了阻断眼镜蛇毒液的方法,成功改变了肝素(一种常见的血液稀释剂)和相关药物的用途,并表明它们可以阻止眼镜蛇咬伤引起的坏死。相关论文于7月17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的封面上。
研究通讯作者、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和理学院的Greg Neely教授说:“我们的发现可以大大减少眼镜蛇咬伤造成的可怕的坏死,还可能减缓毒液的释放,从而提高存活率。”
研究人员指出,肝素价格低廉,无处不在,是世卫组织列出的基本药物。在人体试验成功后,它可能会相对迅速地推出,成为一种廉价、安全、有效的治疗眼镜蛇咬伤的药物。
体外全基因组CRISPR-Cas9 KO筛选可识别非洲吐眼镜蛇毒液细胞毒性所需的基因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CRISPR技术找到了眼镜蛇毒液导致咬伤周围的肉坏死所需的人类基因。所需的毒液目标之一是产生相关分子肝素和肝素所需的酶,这是许多人类和动物细胞产生的。肝素在细胞表面,在免疫反应中被释放。它们相似的结构意味着毒液可以与两者结合。研究小组利用这些知识制造了一种解毒剂,可以阻止人类细胞和小鼠的坏死。
蛇毒诱导的皮肤内膜病在体内被类肝素抑制
联合通讯作者、利物浦热带医学院蛇咬伤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Nicholas Casewell教授指出,蛇咬伤仍然是被忽视的热带病中最致命的,其负担主要落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农村社区。
蛇咬伤每年造成多达13.8万人死亡,另有40万人因被蛇咬伤而患有长期疾病。虽然受眼镜蛇影响的人数尚不清楚,但在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地区,大多数蛇咬事件都是眼镜蛇造成的。
世卫组织已将蛇咬伤提升为“优先A类被忽视的热带病”,并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30年将全球蛇咬伤负担减少一半。
Neely教授说:“现在距离这个目标只有5年的时间了,希望我们发现的新型眼镜蛇解毒剂可以帮助减少全球一些最贫穷社区因蛇咬伤造成的死亡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