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检查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医生能够深入观察肺部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些人对这样的检查感到有些恐惧,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郭凤霞表示,医生要做好术前谈话沟通,充分让患者意识到支气管镜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向患者讲清操作的方式,以改善患者因为未知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检查,以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呼吸健康。
支气管镜检查是深入探索呼吸系统的诊断利器
当气管、支气管或肺部疑似隐藏着肿瘤之时,这项技术不仅能帮助确定肿瘤的种类和扩散范围,还能通过细致的分子病理学检查,为肺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提供关键信息。对于长时间无法解释的咯血,特别是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支气管镜检查成为发现出血原因的重要工具。同样,当下呼吸道感染难以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不愈时,这项技术可以精确识别病原体,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此外,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诊断移植后的肺部新变化至关重要,能够明确是否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免疫排斥现象。对于那些原因不明的持续咳嗽、突发喘鸣或呼吸困难的病例,这项技术能探查潜在的肿瘤、异物或气道狭窄,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支气管镜检查还能有效评估气道狭窄的程度,诊断肺部不张的原因,甚至在遭受外伤后确认气道的损伤情况。对于怀疑有气管或支气管瘘的患者,以及那些可能有异物阻塞气道的紧急情况,它都是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当遇到纵隔淋巴结肿大或不明肿块时,支气管镜不仅能提供视觉上的检查,还能取得病理样本,帮助医生做出精确的医疗决策。
行支气管镜检查术需慎重考虑的问题
支气管镜检查术,虽为现代医疗的一大利器,其使用亦需谨慎。在某些情况下,这项技术可能带来较高的风险,需慎重考虑是否实施。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期四周内,进行此检查可能引发严重心脏问题,建议推迟或在心内科专家的严密监控下进行。活动性大咯血时,支气管镜检查可能加剧出血,需准备紧急救治措施以防止患者窒息。对于血小板极低的患者,检查可能导致出血,故应避免。妊娠期间,除非万不得已,通常建议推迟此检查,以免影响母体和胎儿安全。其他如严重的心肺疾病、颅内高压或心血管紧急状况等,也都要求医生们在决定使用支气管镜前,权衡利弊,做足准备,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支气管镜检查需要哪些精细准备
支气管镜检查要求一系列精细的准备步骤,确保每一次操作都是安全和有效的。首先,患者需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CT扫描,这能帮助医生精确识别病变的位置,为手术的每一步提供地图和指南。术前禁食禁水是必须的,以防止在手术中误吸食物或液体:局部麻醉下需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而全身麻醉则更为严格。此外,建立静脉通道和对药物的谨慎使用,特别是避免可能影响心脏和血液动力学的药物,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步骤。凝血功能的评估、传染病的筛查、心电图检查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期准备,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稳定性。对于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以避免手术中的出血风险。此外,对于特定病症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前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必要的吸氧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
支气管镜检查术后需要细致关怀
支气管镜检查后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平安恢复的关键阶段。术后的首要规则是恢复进食和饮水的时机:局部麻醉后需等待2小时,全身麻醉则需等待6小时,这是为了防止咽喉部尚处于麻醉状态而引起误吸的风险。对于接受过肺活检的患者,医生会特别提醒气胸的潜在风险,并教授他们识别相关症状,如憋气或胸痛,以便及时处理。此外,由于镇静剂的影响,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应避免开车、不签署重要文件或操作机械。家属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使用过镇静剂的门诊患者,应确保有人陪伴其安全回家,尤其是老年人或其他高风险群体。术后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局部麻醉的患者至少需要30分钟,全身麻醉的则需观察长达6小时,确保无任何异常症状,从而安全离院。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