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建设给出了答案。
在低龄区,大大的沙坑、毛毛虫滑梯、水动力空间等,都是学龄前孩子的最爱。而在青少年区,移动篮球架和阶梯看台围出了一片蓝色篮球场。树洞、石头、配电箱上,不时会出现小动物的彩绘身影,“一步一惊喜”地引导孩子们热爱自然、关注生态。近年来,“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间建设全面融入儿童优先发展、儿童友好理念,推动公共设施、公园绿地、儿童乐园、科教基地、运动场所、标识导引、社会服务等系统性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据悉,目前“一江一河”沿岸中心城段地区已建成170余处儿童友好空间体验场所。
从基础设施入手
结合滨水空间特点,在岸线设置和栏杆设计方面加强防落水、溺水安全设计和指示,结合慢行系统建设、无障碍环境提升等工作推动适儿化改造,结合驿站建设重点推进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安全设施及监控设施的设置。比如,浦东滨江的24座“望江驿”,兼具了休憩、卫生、健康、储存、应急和信息等功能,用温暖的空间承载儿童的需求。望江驿还专门设置第三卫生间,在8平方米的空间内,配备了无障碍厕所、儿童厕所、母婴操作台等设施,并通过望江驿的中英文标识系统引导,消除空间环境中的各种阻碍,为儿童群体在滨江活动提供便利。
让自然美育随时发生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依托沿线的博物馆、工业遗产等空间,来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好奇心、创新力。许多专门为儿童打造的空间和互动装置不断上新,成为家长带娃寓教于乐的休闲胜地。
依托公园绿地形成的自然教育场所,成为孩子们的天然“课堂”。黄浦江沿岸,已建成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世博文化公园等1200公顷绿地生态空间;苏州河沿岸,已建成半马苏河公园、苏河湾绿地等150公顷绿地,都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游乐、亲子休闲、亲水近水等活动场所。
营造主题鲜明的儿童友好特色IP
黄浦江沿岸的功能定位为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区,航运、金融、科创、文化等产业功能较为成熟,各区段以此进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与提升。如虹口滨江挖掘航运服务与航海文化,结合现有的国际邮轮码头、老码头文化博物馆、航海公园,融入嗨派运动公园、魔都矩阵的探索乐趣,打造探索+航海主题特色。杨浦滨江结合一系列近现代工业遗产,以自来水科技馆、世界技能博物馆、皂梦空间等科技展示与互动体验场所,打造寓教于乐、多样化参与的科普教育空间。
作为上海的后花园,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如虹口和黄浦段注重结合外滩源历史文化建筑群及其创意展示空间推进亲子活动,展示上海文化底蕴,塑造地域文化认同感。如普陀区段的梦清园区域,利用天安千树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梦清园、滨水步道的自然生态效应,构建上海儿童日常生活画卷。静安和长宁段则依托四行仓库、华东政法大学等重要的沿河历史建筑群,积极设计儿童研学线路,探访滨江历史文化遗产,提供独特的滨水文化和历史体验。
精细管理,提升空间管理效能
– END –
编辑:张旭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