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高校教授化身“梦想导师”,这群“同济苗”的创新教育资源让人“慕了”!

转自:第一教育 2024-04-24 17:45:37


编者按

打破校与校的围栏,让优质资源实现跨校流动,自2014年上海市教委发布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路线图”,学区和集团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

2015年,上海全面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2019年,上海进一步提出打造紧密型学区和集团。迄今,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基本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一大批紧密型学区和集团不断涌现、持续成长。

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学区和集团正在赋能学校,让学生学习更生动、课程更丰富、教学更有效、教师更专业。

“第一教育”将带大家走进沪上多个教育集团,共同探秘“紧密团”,去看一看学校与学校之间如何“抱团成长”。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要“流浪地球”,该如何在月球上建造未来家园?围绕这个问题,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中学的同学们一起“大开脑洞”开展探究。利用太阳能烧结月壤并进行3D打印为定居月球提供了可行方案!上个学期,来自上述两所学校的170余名学生,走进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参与模拟月壤基“广寒宫”的3D打印过程。

据介绍,学生们参与的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举办的“在月球上打印个广寒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系列科普活动,能近距离感受高校的科研氛围,让他们大呼过瘾。

近年来,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积极开展大中小一体化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高校与中小学“大手牵小手”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也让不少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同济教授牵手中小学生点亮创新梦想

2020年7月,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成立,嘉定区政府与同济大学联手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关于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理念及目标,共同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系统教育改革。

目前集团共有5所成员校: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小学、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各成员校按照“政府办学、高校管理、社会参与”模式,实施品牌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培养一体化办学。

作为集团的“大家长”,同济大学不仅为集团校的课程打造、教学方法设计和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软硬件支持,还开放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开展多元化、实践性强的课程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导致我国极端降雨频发,短时强降雨导致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如果机动车驾驶员对路面积水深度做出错误判断,容易误入积水路段。”2023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周华谦带着他的科技创新项目“积水警示红绿灯”,来到同济大学大中小创新教育一体化贯通培养工作推进会的现场,向专家教授们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

周华谦的创意引起了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林建平的注意。林教授继续指导这个项目的后续改进,并安排了一位博士生带教周华谦。目前,这一科创项目已完成产品细节的优化改进,正在申请专利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周华谦小学就读于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实际上,在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高校教授与学生携手开展课题研究并不是新鲜事。

“上下学时段校门口的交通拥堵如何解决”是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真实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通过探究,形成多份交通改进方案,并举办项目成果听证会,邀请交警、社区居民、记者、交通学院教授等担任评委选出最佳方案,最终作为市民建议提交给交通管理部门。

学校教师蒋娟介绍,该项目早在起步阶段就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俊骅教授的“倾情助阵”。学院的硕士博士们走进“同济苗”的项目化学习课堂,带着孩子一同探索城市更新的可能。“同济苗”们的学习成果还被王俊骅教授带回大学课堂,成为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为进一步打通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壁垒,2023年,同济大学发布了支持大中小科技创新教育贯通培养计划。计划涵盖科创教育指导体系建设、贯通课程建设、中小学科学家工作室、学科科普工作站、主题实践路线、跨学段联合科创项目、体系化的科技夏令营、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科技文化节、科创指导教师队伍等十个方面工作,全方位支持大中小科技创新教育的贯通培养。

中小学协力提升“同济苗”创新能力

每年的12月,有一项活动让同济附小、嘉小的孩子们格外期待,一年一度的“校园进博会”拉开了帷幕!活动中,“同济苗”们化身各国参展方,有模有样地递交参展申请书,发挥创意设计展位、制作展品,为各国的物产、风俗、文化卖力“吆喝”。

据介绍,“校园进博会”是同济附小、嘉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对接大学资源,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内的成员校之间也协力探索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2020年,同济附中、附小共同成为上海市“基于区域特色的学校综合课程创造力研究和实践项目”项目校。两校将已有的特色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引导,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深入研究跨学科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实施方式,共同开发“未来智造家”综合课程和“同创乐园”课程。

两所学校还协力构建中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群,架构起以“认识世界”为导向的基础先修课和以“创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专题两大版块,体现“认知-体验-实践创造”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注重学生的想象力、设计思维与工程思维、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前课程已经延伸至嘉中、嘉小。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邵学文表示,创新人才的培育需要长周期的、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探索。学校自开办以来,发挥大学母体资源,下接小学课程,通过课题引领,走过了课程研究实施的4个阶段——

2017年,以区级重点课题《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践活动课程构建与实施》为基础,探索综合课程实施;2020年,探索大中小德育一体化课程实施,以及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群实施;2021年,探索项目化学习形式下的综合课程实施,包括大中小一体化科学教育路径。

据了解,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嘉定教育集团还积极探索将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给更多学生。集团以同济附中汽车主题创新实验室为基地,牵头建立了安亭青少年创客教育实践中心。自2017年创办以来,中心面向安亭学区已开展了30余场活动,服务千余名中小学生。集团不仅在实践中思考科创教育怎么开展,也在实践中探索高校资源的辐射,不断提升育人能级。

图片由学校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