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实现消化道肿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要注意这些→

转自:上海静安 2024-04-19 18:07:47

哪些身体信号

肠胃异常的警报?

如何实现消化道肿瘤的

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月15日—21日是“第35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同时也是第34届“上海市健康教育周”。近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2024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俞丽芬主任医师和陈希主治医师分享了消化道癌前病变的一些征兆,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网红蜂蜜能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假的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8万,发病率为33.06/10万。陈希提醒,大部分胃癌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胃部发出的“报警症状”,要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陈希介绍,预防胃癌要从饮食入手,包括限制烟草、酒精,减少腌制、烟熏、烧烤类食物摄入,并形成富含新鲜蔬菜水果的饮食结构。同时,要积极治疗并根除Ⅰ类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呼气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非侵入性金标准,它具有无痛、无创、快速简便、无交叉感染等优点。”

俞丽芬介绍,在确诊感染后,一旦开始治疗,需坚持遵医嘱服药,中断服药或不规律服药易导致治疗失败或复发,并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不利于后续的补救治疗。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最佳时机是在胃黏膜尚未发生萎缩和肠化生之前,能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俞丽芬提醒,“有患者听说澳洲出产的某种‘15+’蜂蜜单独饮用就有较好的抗菌疗效,这纯属无稽之谈。”

这七类人群应当定期接受肠镜筛查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193.16万,死亡93.2万,其中我国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占全球的30%,占东亚地区的75%。

肠癌的“报警症状”有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性状发生变细、凹槽等改变,以及便血、固定位置且不消退的腹痛等症状。

陈希介绍,若能在早期发现,就有机会通过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切除,在实现治愈的同时,还能完整地保留肠道。

陈希提醒,以下七类人群应当定期接受肠镜筛查:

无论男女,年龄≥40岁者;长期抽烟、喝酒的人群;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者;接受胆囊切除的人群,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的人群;长期缺乏运动,高脂、高盐饮食的人群;长期便秘、腹泻,有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人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患者。对于一些不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人群,建议可以采用胶囊内镜检查。

保胃护肠的同时请勿忘心肝

40岁左右开始胃肠镜筛查,主要的重点人群是有胃肠肿瘤家属史的青壮年。

最新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结肠息肉/腺瘤的检出率几乎与有肿瘤家族史患者的检出率相近,提示脂肪肝人群是结直肠肿瘤筛查的高危人群。“吃肉长肉”的背后逻辑是代谢异常,所以平时要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

俞丽芬介绍,近年来,由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和心脏外科合作开展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冠脉搭桥或冠脉支架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患者,除了有发生药物相关的胃黏膜糜烂和溃疡风险以外,胃黏膜癌前病变(低级别/高级别内瘤变)的检出率也高于一般人群。

俞丽芬提醒,这类患者在关注心脏疾病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胃肠道健康。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保全器官,提高生活质量。

记者:郁婷苈

视频:傅雷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还有3天,来静安这里,吃遍“老上海经典小吃”!

▶春渐远,夏将至!今日谷雨,在静安沐一场人间春色

▶9.9元吃饱、12.9元吃好、米饭无限续!这个“暖心食堂”,TA们点赞!

▶用21处打卡点位,开启一段戏剧修炼之旅,这份《地图》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