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让AI绘出海派民乐的底色——《零·壹丨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

转自:上海文联 2024-04-15 23:34:14

4月13日晚,在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收官前夕,一场由上海民族乐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1862时尚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零·壹丨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新颖亮相。

当天的音乐会以中国人独特的色彩观念为主轴,由AI作曲系统发散不同的音乐情绪,并特邀两位专家文化学者郭浩、刘国梁为色彩美学顾问和文学顾问,与主创团队一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色的当代美学表达。《中国传统色系列丛书》作者、文化学者郭浩说:“国乐与国色,都是中国人宝贵的文化遗产。国乐国色,琴瑟和鸣。人类生活和四时万物‘合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理想。”音乐考古学专家刘国梁则表示:“国乐是流动的密码,国色是凝固的文化。AI对传统文化学习很快,对文化传统也无'分别心',正是我们手中打开国乐、国色文化之门的一把新的钥匙。”

循着这样的理念,《零·壹丨中国色》以中国传统色为主题,以古代诗句、多元音色、当代音调、服装色彩、舞台灯光相配,共同成就一出国色乐宴。整场音乐会以AIGC为主要创作手段,含《东方既白》《松花》《娇红》《菡萏》《轻紫》《揉蓝》《玄天》《茶色》《色雅》9首乐曲。

笙合奏《东方既白》取苏轼《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旨趣,由高音笙奏出民歌式的主题音调,并由中音笙、低音笙和声支撑。舞台灯光由暗至亮的过渡体现了“既白”的动态意象。中段主题带舞曲特色,朝气蓬勃,从而将“晨”的色调与活力揉入主题之中。
箜篌与新笛合奏《松花》取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中“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一句。以箜篌轻、远之音色与高音区拨奏模拟出了“松花落金粉”的轻盈。随后进入的新笛主题音调如嗟如叹,在箜篌分解和弦式伴奏下缠绵不休。中阮合奏《菡萏》一曲手法相似,但主创团队以绿色灯光做“荷叶”,衬出“菡萏”所指的荷花之色,其中穿插以指尖击琴板的慢板舞曲节奏,恰合荷花风中摇曳。
古筝主奏《娇红》与二胡主奏《轻紫》均以爵士语汇做新意,但前者融入摇滚特质,以低音贝斯、电吉他、古筝的先后华彩性独奏显示出万花争艳之态;而后者则取用了探戈的节奏,以二胡、低音提琴与钢琴的独奏旋律先后与康佳鼓的鼓点对话,甚至情至浓时二胡演奏者边奏边舞,唤起在场听众的掌声律动。前者是晏几道诗中“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中的争芳斗艳,后者则是北宋诗人刘敞笔下“嫩红轻紫仙姿贵,合是山中寂寞开”的孤芳自赏。

琵琶主奏的《揉蓝》与中国鼓合奏《玄天》凸显民族韵味。前者充分利用琵琶拨弦单音的泛音列,描画远阔的空间态,钢琴以八度音程做和声支撑,衬托出民谣式的悲切主题,高度还原了元代诗人耶律楚材“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的“风雨”之感;后者由两个大鼓交替独奏引入并最终形成八件大鼓的齐奏,乐曲注重渐强渐快与声部模仿塑造的壮阔,加以乐手的呐喊声,尽显唐时立部伎的“声震百里,动荡山谷”之感。

唢呐主奏《茶色》电子音效成分更重,明显采用电子效果器、电子鼓与延迟混响等当代电子作曲工具。唢呐摹拟的萨克斯音调特点,使之与重金属摇滚的架子鼓、电吉他融合得恰如其分。至终曲《色雅》,唢呐又换成管子。在循环的音乐主题中,8位主奏家陆续从观众席中走向舞台,先后独奏《色雅》内部的主题音调。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本次演出总策划、艺术总监罗小慈表示:“其实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AI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借助好这个工具,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达到一个想要的作品的雏形,再由乐手们去丰富它的血肉、演绎它的灵魂,通过这场演出,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合作’的可行性。”以《零·壹丨中国色》为实践,上海民族乐团亦收获了他们对“海派文化”的理解:以创新为基调,以音乐的民族性为根基,同时代、大众、世界的多元音乐文化主动交流。这样一种兼收并包的演绎气质,是“海派文化”的音乐解答,也是“海派文化”的根本底色。

文编 | 梁昊  刘莉娜
美编 | 甄诸
摄影 | 陈禹州  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