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在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收官前夕,一场由上海民族乐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与1862时尚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零·壹丨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新颖亮相。
当天的音乐会以中国人独特的色彩观念为主轴,由AI作曲系统发散不同的音乐情绪,并特邀两位专家文化学者郭浩、刘国梁为色彩美学顾问和文学顾问,与主创团队一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色的当代美学表达。《中国传统色系列丛书》作者、文化学者郭浩说:“国乐与国色,都是中国人宝贵的文化遗产。国乐国色,琴瑟和鸣。人类生活和四时万物‘合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理想。”音乐考古学专家刘国梁则表示:“国乐是流动的密码,国色是凝固的文化。AI对传统文化学习很快,对文化传统也无'分别心',正是我们手中打开国乐、国色文化之门的一把新的钥匙。”
琵琶主奏的《揉蓝》与中国鼓合奏《玄天》凸显民族韵味。前者充分利用琵琶拨弦单音的泛音列,描画远阔的空间态,钢琴以八度音程做和声支撑,衬托出民谣式的悲切主题,高度还原了元代诗人耶律楚材“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的“风雨”之感;后者由两个大鼓交替独奏引入并最终形成八件大鼓的齐奏,乐曲注重渐强渐快与声部模仿塑造的壮阔,加以乐手的呐喊声,尽显唐时立部伎的“声震百里,动荡山谷”之感。
唢呐主奏《茶色》电子音效成分更重,明显采用电子效果器、电子鼓与延迟混响等当代电子作曲工具。唢呐摹拟的萨克斯音调特点,使之与重金属摇滚的架子鼓、电吉他融合得恰如其分。至终曲《色雅》,唢呐又换成管子。在循环的音乐主题中,8位主奏家陆续从观众席中走向舞台,先后独奏《色雅》内部的主题音调。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本次演出总策划、艺术总监罗小慈表示:“其实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AI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借助好这个工具,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效率达到一个想要的作品的雏形,再由乐手们去丰富它的血肉、演绎它的灵魂,通过这场演出,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合作’的可行性。”以《零·壹丨中国色》为实践,上海民族乐团亦收获了他们对“海派文化”的理解:以创新为基调,以音乐的民族性为根基,同时代、大众、世界的多元音乐文化主动交流。这样一种兼收并包的演绎气质,是“海派文化”的音乐解答,也是“海派文化”的根本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