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简史
豆斋饼,是常州人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在常州流传已有数百年。
豆斋饼是由白豇豆为原料制作的一种豆制品,其制作工艺仅流传于常州地区,出了常州就难寻其影踪了。“豆斋饼”的名称中既包含了制作的原料——豆,又包含形状——饼状,还包含了用途——素斋。该名称是常州人智慧的结晶,口口相传了一代又一代。
如今,常州豆斋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豆斋饼有大有小,大豆斋饼通常灌以馅料做菜,形状酷似钱币,被称为“金钱饼”。小豆斋饼旧时主要用于祭祀,但随着它的味道越来越受大众喜爱,用途也逐渐多元。如今,豆斋饼早已成为常州人饭桌上的美味。
做好的豆斋饼,摊在筛子或盘篮里,其貌不扬,圆圆扁扁,厚约半厘米,比一元硬币稍大,乳白底子经过油煎,变得黄灿灿,抓在手中,玲珑小巧,凑到鼻前,豆香浓郁。
豆斋饼酥香、多细孔,有吸附美味的能力,可谓常州人餐桌的“最佳配角”。常州人一般都将其放入豆腐汤中或者烧肉、蒸鱼时放入一点,用来吸收汤汁。一碗浓油赤酱的红烧肉,放一些豆斋饼点缀其中,饼浸没在油亮的肉汁中,饱满而滋润,其美味不比红烧肉差。
产地口味
常州。色泽金黄、形似金钱、表皮香脆、内部松软。
烹饪手法
步骤一
将白豇豆去皮,浸泡至变软,然后放入电磨中转动,化成浓浓的浆汁,再将浆汁适当稀释。
步骤二
在大灶台起锅,锅上刷一层油,将浆汁倒入特制的漏斗,用筷子在锅上一点便是一个豆斋饼,每个铜钱大小,状如托盘。注意把握好火候,火大了,饼要焦,火小了,饼又生。
步骤三
豆斋饼烘熟之后快速铲出,保证底部干而不焦。
步骤四
出锅后的豆斋饼要在风扇下吹干,这样更便于贮藏、赠送。
整理:白雪
制图:曹家瑞
图片:常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