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大国之道 > 文章详情
河南老板不远千里到大盘鸡故乡建厂,为的是这里的新疆棉
 (6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4-09-15 09:01
摘要:洁白的新疆棉会始终耀眼。

起点在上海,终点是新疆霍尔果斯,312国道全程4967千米,经过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九省区,是贯穿东西的一条经济大动脉,也是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纽带。

这条路上,有小桥流水、中原沃野,也有大漠孤烟;有边城异域风情,有深厚文化底蕴,也有现代都市时尚……当312国道把如此多样化的区域连通后,沿途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实现了更自由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

今年7-8月,解放日报“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报道组踏上312国道,试图寻找这条联动东中西道路沿线的发展密码。

张看制图

9月,新疆棉进入采摘前的关键期。在沙湾市,沿途可见的新疆棉田是当地人世代熟悉的景象。有着“大盘鸡故乡”之称的沙湾,其实也是众多农作物的主产地。加工番茄、安集海辣椒,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新疆棉。

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2023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到511.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九成以上。沙湾作为北疆的十个早熟棉区之一,棉花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约170万亩。

7月中旬,位于沙湾的新疆棉田。    舒抒 摄

有些“神奇”的是,当地几代农人发现,312国道穿城而过的分界线,就像是农作物长势的泾渭。他们或许未曾细究国道在规划时,是如何考究各地的水文地理,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路线。对勤劳的农人来说,国道的出现真切地提升了农作物的流转和经销,也带来了各地的劳动力加入“采棉大军”。

这其中,来自河南的企业家、建设者、工人和新农人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新疆棉从种植、采集、加工到经销的全过程。

始于天时地利

位于沙湾市迎宾路的裕鑫源纺织有限公司,处在312国道与连霍高速之间。

走进棉纱生产厂房,不同的车间根据加工环节的要求,有着截然不同的温度与湿度。有规律的机械运作声是这些车间的共同点。依次通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自络成包等流程,采摘后原生态的新疆棉成了一捆捆柔白色的棉纱,等待销往广东、江苏等地进行再加工。

沙湾市裕鑫源纺织厂   舒抒 摄

裕鑫源创始人刘庆同来自河南许昌,2015年,公司来沙湾建厂,从买地到建造厂房,他都亲力亲为。让这家源自许昌的企业不远千里来到沙湾的原因有几点:2000年左右,河南就有不少棉纱厂开始来新疆采购棉花,刘庆同就曾多次到访沙湾;加入WTO后,我国的开放战略以及近年来新疆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吸引了企业来疆投资;新疆的电力能源优势明显,而电力消耗在棉纱厂运营成本中占40%,更低的电价对企业的吸引力显而易见。

刘同庆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

交通也是关键因素。“你们看窗外,左边是连霍高速,右边是312国道,棉纱的主要销售市场在内地,运输的时效性相当重要。”刘庆同说,产品的交付时间往往能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娇嫩的棉纱并不适合多次转运,为避免磨损,点对点的公路运输成为首选。

何洪涛管理的沙湾市双泉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有棉田在312国道周边。这位种棉大户带领当地农户共同统一了品种、整地、播种、管理、采收直到交售的全流程,使合作社的种植面积达到4.8万多亩,并全部实现机种、机管和机收。

何洪涛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

“这么多年大家发现,在312国道北面种棉花,产量就很高,越往南产量就越低,甚至大风、冰雹也都像是沿着国道往南刮。”何洪涛带记者参观了一片面积400多亩的新疆棉田,通过机械化和智能化赋能,只需2组农户就能承担日常管理。

新疆棉与河南更早的渊源,还可追溯至2000年前后,“采棉大军”最红火的时候。沙湾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陈莉记得,自己年轻时,每年9月至国庆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临时放下手中的学习和工作,到棉田里帮忙采摘棉花,甚至还要从河南、四川等地招募摘棉工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雇十几、二十名工人吃住在家,持续近两个月时间。

但即便大家开足马力,当时的新疆棉亩产只有200-300公斤,从种植到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现在,沙湾新疆棉的亩产可达到450公斤左右。转变如何出现?

7月中旬,新疆棉田的作物状态。  舒抒 摄

顺应技术变革

电视剧《繁花》中,“宝总”与“小宁波”因一笔外贸服装订单相识,也映射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纺织工业重镇。

上世纪50年代,来自上海和江浙一带的先进纺织技术传播到了河南中原地区。随着河南企业家们相继到新疆办厂,迭代后的技术又传至祖国西部,几经流转制成新疆棉产品,最终“回到”上海的各大商场。

“我国纺织企业都是从东往西走的。”1980年,刘庆同来到上海,在当时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即今天的东华大学学习,专业就是棉纺织。学成后他来到郑州,加入河南纺织研究院。但很快他就发现,想要真正了解纺织,还是得去工厂,把技术转变成生产力。

沙湾市裕鑫源纺织厂   张玮 摄

裕鑫源纺织厂车间   舒抒 摄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亲历者,刘庆同说,这些年新疆棉的品质越来越好,具体体现在长度和强度。常见的“双29”指的便是棉花的纤维长度和密度都处在较高水平。而如今,“双30”的高品质新疆棉早已不鲜见。此外,新疆棉花的差异性较小,能让棉纱厂更好地控制配棉工艺,因而深受纺纱厂的喜爱。

但新疆棉的产业成形和发展也经历过阵痛期。“手摘棉对棉花几乎没有损伤,且杂质较少;机采棉刚开始出现时,第一批成品曾经让纺纱厂无从下手,长度短、强力低,杂质也偏高。”刘庆同说。

“但我们必须尝试,工业化以及现在的智能化,都是产业必经的方向。”刘庆同说,经营工厂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大家一起想办法调整机采和纺纱的工艺,去适应技术的发展。

伴随近20年来棉农和棉纱厂的不断努力,如今,一台采棉机一天完成的工作量,几乎等同于2000位摘棉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总和。

裕鑫源纺织厂车间   舒抒 摄

裕鑫源纺织厂  张玮 摄

挖掘更高价值

顺应了产业趋势,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新疆棉的话语权——成为行业标准,乃至国际通行准则。在这条产业链路上,从新疆的棉田到河南的棉纱厂,从江苏的加工厂商到上海的高端商场,沿312国道由西向东,每个环节都印刻了几代人的努力。

何洪涛说,以前棉农就希望亩产越高越好、损耗越低越佳,但这些年,农户们把棉花品质的指标、育种的优劣都早早考虑在内。

裕鑫源纺织厂内,待加工成纱的棉花。   张玮 摄

“本质是市场导向,东西最后给谁用,谁说了算。”刘庆同说,目前我国新疆棉主要的消费市场还是在东部,江苏的家纺厂、浙江的服装厂每一年对款式花样、布料品种都有新的需求,这也鞭策数千公里外的新疆棉田和棉纱厂不断提升各环节的工艺水平。

厂家想把工业品做成标准,市场也瞄准了棉花的金融属性。一位企业主告诉记者,目前,棉花期货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棉纱期货成交量就相对一般。棉纱厂按照期货价格购买棉花,看重的就是棉花的标准品和金融属性都较为稳定。值得一提的是,承担棉花期货交易的正是郑州商品交易所。

眼下,500-600支品质的新疆棉,加工成一件成衣能卖出数万元。除了穿在身上宛如丝绸般的质感,背后的品牌附加值也尤为重要。这引发了不少中国纺织厂商的思考,有的“厂二代”更是先一步尝试,将自家的代工厂逐步转变为自主品牌,把高品质的新疆棉产品带向更广阔的市场。

新疆棉田和远处的水塔    

裕鑫源纺织厂,工人正在检查成品。   张玮 摄

对沙湾来说,一朵棉花背后蕴含的种植技术、物流和供应链、品牌培育和营销策略,更是打造棉花全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考量。

陈莉介绍,眼下,沙湾已经有6.2万余亩新疆棉田安装了智慧滴灌阀,探索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发展。棉农使用手机APP,就能远程操控数百亩面积的棉田,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下一步,沙湾还将继续探索新疆棉的精深加工,在医疗、科技、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探寻棉花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记者采访中,谈到2021年的“新疆棉事件”,棉农、棉纱厂商都提及了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但有三点“坚持”也被多次提及——坚持扩大内需,坚持开辟新市场,坚持齐全的棉纺织产业链和高品质的棉花供给,洁白的新疆棉会始终耀眼。

栏目主编:陈抒怡 题图来源:张玮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