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大国之道 > 文章详情
总书记关心的这片“海”,迎来新生
 (3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24-09-16 15:00
摘要: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在很多人眼中,109国道是一条从青海出发直达拉萨的青藏公路。

而事实上,它始于北京,一路穿过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黄河,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最后进入圣洁的雪域高原。

国道沿线坐落着一个个重要的地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今年6月至7月,解放日报“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报道组沿着109国道采访,在一个个地标的故事里,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这个春天,乌梁素海迎回了一批久违的客人。

嘴长而粗大,形似靴子、略带弯勾,脖颈又长又直,远远看去像是身姿优雅的大天鹅。被摄影爱好者发现后,经专家辨认,这群罕见大鸟正是已在乌梁素海绝迹多年的珍稀鸟类大红鹳。

“环境好不好,鸟儿先知道。”自幼生活在乌梁素海水畔的马海明,被人们称为“鸟叔”,坚持鸟类保护30多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水鸟陆陆续续都回来了。”目前,迁徙经过和在此繁殖的鸟类已经超过260种,总数量突破600万只。

水鸟在湖面栖息

“浩瀚红柳海,水明芦苇青。鱼欢掀银浪,鸟悦忘返程。”从当地流传的这首诗,就能直观读出乌梁素海的美。

乌梁素海,在蒙语里的意思是“红柳湖”,地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位于黄河“几字弯”的顶部,是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更有“塞外明珠”的美誉。

俯瞰乌梁素海

站在今天碧波荡漾、草长莺飞的乌梁素海畔,许多人或许难以想象,这里也曾经历一段黑暗的时光。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自然补给水量减少,加上上游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因素,乌梁素海水质恶化,生态功能也一度发生严重退化。那时,每年约有5500万吨的污水排入乌梁素海。水脏了,鱼没了,鸟走了,就连人坐在家里也能闻到阵阵臭气……

“以前我们上船从来不带水,口渴了就从海里舀水喝,做饭也都是直接用海里的水。后来就不行了,水黑得像酱油一样。”回忆20多年前,马海明还是止不住地摇头慨叹,“那时候真是……哎呀……真是痛心!”

到了2008年,乌梁素海的污染达到顶峰,湖区暴发大面积的黄藻,水质一度恶化为劣五类,总面积也从新中国成立前的800平方公里缩小到293平方公里。权威研究报告指出,乌梁素海一旦消失,土地沙化将更加严重,沙漠将长驱直入,加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灾害。

一场迫在眉睫的生态保卫战就此打响。

乌梁素海景色

近年来,内蒙古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利用黄河凌汛的重要时间节点,对乌梁素海实施分凌生态补水。“为了从源头遏制污染,我们还建设了大型污水处理厂净化生活和生产污水,严控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减轻外源污染,使水质逐步好转。”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高占飞说。

不过,面对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就水治水”还远远不够。乌梁素海流域地处河套平原,东靠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接乌兰布和沙漠,南临黄河,北连阴山山脉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共同组成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要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一体化、系统化地修复。”中建一局三公司总工程师梅晓丽是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她指出,需要破解“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问题,从以往单纯的“治湖泊”,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思维引领下,内蒙古于2018年启动修复试点工程,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心,聚焦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实施沙漠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几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也长期牵挂着乌梁素海的一草一木,他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6月更是直接来到这里考察,指出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2023年,乌梁素海的污染物总量下降了15%。”高占飞介绍,如今,乌梁素海的整体水质已由2010年地表水劣五类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局部区域水质已达到四类标准。巴彦淖尔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也持续改善,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实现“双降”。

盛夏时节,乌梁素海迎来旅游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当过渔民的曹铁山早年一度因为环境恶化而另谋生计,前两年与人合伙买了一艘船搞旅游,夏季一天能接待两三百名游客,收入可观,“钱包越来越鼓,就是乌梁素海重生的最好证明。”

景区一角

“你看,这是鸬鹚,那是大天鹅、赤麻鸭,那边还有雀鸭、红嘴鸥……”驾驶快艇航行在湖面中央,巡护员曹宽林不时指向左右两边,向记者介绍着湖面上的鸟类。从小与家人在乌梁素海打鱼为生的老曹,这些年响应当地“渔民上岸”、退渔还湖的号召,成了一名巡海护海的生态保护员,与偷渔、偷猎等不法行为作斗争。

簇簇芦苇荡随风律动,说话间,几只鱼鹰从湖面划过,泛起阵阵涟漪。汗水沿着曹宽林被晒得黝黑的面庞留下,每一趟巡护,他和同事们都要冒着烈日航行四五个小时,“今年又新招了十几个人,有好几个是年轻人,能为家乡的生态保护出力,特别光荣。”

日落时分的乌梁素海

栏目主编:王潇 文字编辑:王潇
本文图片均为王铁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