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把“手术台”搬进展厅?快来奉贤博物馆“监工”油画修复全过程!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思怡 2024-03-16 18:56
摘要:见证一副油画的“重生”

这两日,奉贤博物馆聘油画修复专家、意大利拉奎拉美术学院油画修复师王勇迪搬进了新工作室——一间正位于展厅中央、四面透明的玻璃房。未来两个月,王勇迪与同事们将在此完成一副颜料斑驳龟裂油画的修复工作,并全程接受来往游客和线上网友们的现场“监工”,这令以“社恐”自居的他感到“压力山大”。

3月15日,奉贤博物馆新展“修复日记II-永不褪色的红”红色经典油画回顾与修复科技展开幕,除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红色主题油画外,观众还能围观油画艺术家、颜料专家、油画检测专家和修复师在展厅中真实进行的油画修复工作,在5月19日展览闭幕前,亲眼见证一幅油画的“重生”。


一场有生命力的展览

走在“修复日记II”展厅,观众的目光会不自觉被那间放满各式刷子工具、化学试剂的玻璃修复间所吸引,只见身穿白大褂的王勇迪手持工具,在紫外线与正常光源交替下,对一幅几乎与人同高的油画进行细致入微的修复前检测工作。

这幅油画的历史不长,但因保存不当,颜料层与底料层已出现严重剥落。尽管眼下其饱经风霜的模样令人扼腕,但两个月后,王勇迪将让其恢复往日风采。用奉贤博物馆特聘油画修复专家、安川修复首席技术官王方的话说,“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手术”。

博物馆

奉贤博物馆把油画修复工作室搬进展厅

博物馆展油画,并不稀奇;但把油画修复全过程拿来展示的,奉贤博物馆算得上全国首家。

作为上海唯一具有油画修复资质的博物馆,这是奉博第二次策划以油画修复为线索的展览。2022年,奉博曾展出“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向观众揭秘20世纪50年代的伊朗油画作品《法罗克·加法里肖像》修复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科学技术和艺术史学相关知识。尽管这场开馆以来“最小的展”只有一幅作品,但凭借其独特新颖的主题,仍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左图即为“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中展陈的修复过后的伊朗油画作品《法罗克·加法里肖像》 沈思怡/摄

专业设备完备的油画修复工作室 沈思怡/摄

不过,策展人黄诗云也坦言,团队在复盘“修复日记I”时发现,尽管专家们已尽可能在图文解说中做到去专业化,但因油画修复是相对小众且晦涩的领域,观众理解起来仍具有一定门槛。

因而,为延伸“修复日记”系列品牌,展示奉博与文博领域相关科学机构在油画文物检测分析及修复领域的科研成果,同时平衡学术性展览的专业性与普适性,本次展览不仅扩大了规模,带来由刘海粟、胡一川、罗工柳、俞云阶、马宏道、邱瑞敏、王永强、陈坚、姚尔畅等著名油画艺术家描绘的不同历史时期红色主题油画原作,还打造了一个不断生成、行进的“日记式”的油画修复间,在展览现场与网络上进行全程同步直播,增强观众对油画修复的参与感与感受度。

“比起单向输出的观摩式展览,我们更希望把展厅打造成剧场般的公共教育课堂,油画修复师跟观众能在这个开放的空间中形成某种有机互动,通过亲眼见证油画的变化,使得原本与观众不接近的知识被顺其自然地传递。”黄诗云说。

观众围观油画修复过程 

油画修复让红色经典“永不褪色”

走进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集体创作的油画《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组画之四——欢庆胜利》,画面中,手握红旗欢庆胜利的上海民众在浦江两岸汇集成红色海洋,鲜艳的油彩定格凝固着革命和建设历程。

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告诉记者,作为西方艺术,油画来到中国的历史只有百年左右,创作高峰期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因油画具有色彩丰富、画面细腻逼真、题材广泛等特点,不少记录和反映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辉煌历史的红色主题画作均以此作为载体,成为中国油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浴火新生·上海解放组画之四——欢庆胜利》

本次展览的重磅红色主题油画作品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地道战》

不过,作为一种“娇气”的艺术载体,油画对储存环境温湿度与紫外线强度等要素具有苛刻要求。长期以来,因缺乏系统的油画材料与技法知识,又没有必要的保存条件和维护意识,不仅第一代中国油画家的作品需要修复,连第二代和第三代油画家的作品也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毁问题。本次展厅中也罗列了不少存在霉菌、剥落等病害的油画作品。事实上,若仔细观察,观众能发现本次展览中的油画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病害及曾经修复过的痕迹。“因而,从擦亮中国红色经典画作、传承红色精神的角度上说,油画修复的意义重大。”张雪松说。

但因起步晚,中国油画的保护与修复,目前仍面临道阻且长的现实困境,不仅国内油画修复师极为稀缺,油画修复领域也未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学术规范。据王方介绍,中国早期油画的特点是颜料使用五花八门,那是因为物资匮乏年代,画家只能想方设法找“平替”。同时,中国油画在技法上也掺杂了传统水性绘画的特征,这使其在保存条件、病害机制分析、修复手段上无法完全照搬西方油画的逻辑,且更为复杂。“比起‘大拆大建’、‘拆东补西’式的修复,现阶段中国油画的当务之急在于病害诊断,即通过各类检测手段和大数据建立对中国油画病害机制的系统性认知,才能有效‘治病于未病’,对有价值的画作进行保护性修复。”王方说。

博物馆讲解员解说油画病变的几种机制

这也是奉贤博物馆想要深耕努力及打造出与同类型博物馆差异化发展模式的方向。张雪松告诉记者,奉贤博物馆有一支约为10人的专业文物修复团队,去年,一批红色主题油画作品在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以崭新面貌亮相陈云纪念馆。本次展览中,观众也能看到奉博近年来与文博领域相关科学机构在油画文物检测分析及修复领域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观摩作业、参与讲座、对谈、科普课程等多种方式加深对油画修复的感知。“未来,奉贤博物馆也将以文物及油画修复为契机,做好红色经典画作的保护与红色精神的传承,讲好中国故事。”张雪松说。

本次展览还将以观摩作业、参与讲座、对谈、科普课程等多种方式科普油画修复知识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除标注外,均奉贤博物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