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追月》公开“要排片”,何赛飞影后之作为何遇冷?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24-03-14 20:46
摘要:观众值不值得为一个影后买单?

“诚意之作,却无排片”。日前,电影《追月》官方微博发起活动,为各地影迷“要排片”。电影《追月》于3月8日全国上映,该片改编自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的小说《过往》,讲述一位“另类母亲”、越剧名伶戚老师台上光鲜亮丽、台下千疮百孔的反差人生。主演何赛飞凭借戚老师一角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一番“语无伦次”又率真感人的获奖感言一度刷屏社交媒体。

不过,《追月》上映首日排片不足1.5%,后续低至0.1%-0.3%。截至3月15日上映7天,该片票房仅97.5万元,甚至不如同期上映的另一部文艺片《孔秀》。

《追月》微博求排片

一直以来,文艺片处于“苦排片久矣”的生存困境,有明星主演加上得奖光环,《追月》为何还是遇冷?

人物大于故事

去年11月,何赛飞凭借《追月》夺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时,不少人感到意外,看了影片会觉得这座奖杯实至名归。《追月》中的戚老师是成名已久的舞台名家,越剧演员出身的何赛飞与角色契合度颇高,举手投足间尽显风韵,片中不少越剧唱段都是她自己完成,足见戏曲功底,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对人物“戏痴”一面的塑造。

《追月》亮相金鸡奖

比如戚老师一番旅途劳顿来到儿子夏生家,瞥到墙壁上挂着的夏生演出剧照,立刻从母亲无缝切换至舞台前辈模式。上一秒还倒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等着儿子伺候,下一秒就仿佛坐上戏曲节目的评委席,精神抖擞地批评起舞台妆容。在食堂吃饭时,她会突发癔症似地开始说戏;即便身患绝症,也要用假发、浓妆遮住病容,打扮得光鲜亮丽才能出门,始终端着一口心气儿。看到心仪的剧本和角色,她甚至不惜用下药的卑劣手段抢夺上台演女主角的机会。

《追月》

戚老师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角色,某种程度上是当下流行的“疯批”人设。何赛飞的演绎恰到好处,结尾病容枯槁的形象与前半段形成的巨大反差,观众也被其生命力的骤然绽放和消逝感染。

这一角色在“戏痴”的塑造方面足具说服力,但作为“另类母亲”的一面让人缺乏代入感。戚老师为追求舞台艺术对秋生、夏生、冬妹三个孩子不管不顾,甚至在秋生发现冬妹与有妇之夫未婚先孕求助母亲时,她也为筹备演出让其自行解决。这种冷漠导致几个孩子后来难以挽回的人生悲剧,不仅观众难以理解,何赛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饰演该角色的难度不在表演上,而是自己“不太喜欢她”,与这种极端的人物距离较远。

《追月》

母子亲情的刻画是影片中的重要表达,但有赖于故事的依托和演员间的彼此配合。在一些观众看来,袁文康饰演的秋生霸总范十足,像是从偶像剧穿越进来,遗憾的是演技没有充分发挥,对母亲又爱又恨以及对妹妹的愧疚都流于表面。一段“审判母亲”高潮戏份里,秋生将母亲的种种“恶行”和自己的童年遭遇和盘托出,影片用戏中戏的小剧场方式穿插演绎,表达上提升了艺术感,但也增加了剧情的疏离感。包括后半段戚老师为救子竟然能以病弱之躯动手“杀人”缺乏铺垫,突然摘掉假发浑身是血的出现也很突兀,难以引发观众共鸣。

票房不是唯一标准

客观来讲,《追月》是一部近期值得一看的艺术影片。3月14日,《追月》在上海的排片仍有0.8%,部分影院一天排了两三场。记者在市中心一家影院看到,上午十点的场次,观众约六七位,还有头发全白的老年观众。不过,影片在二三线城市排片较少,有些小城市影院根本没有上这部片子,不断有影迷表示“想看但买不到票”。为此官方微博发起活动表示“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坐标,我们将挑选点赞最高的五个地方,尽力与当地影院沟通”。

《追月》

今年1月,该片导演乔梁在韩国参加电影展时就透露《追月》计划于今年三八节档期上映。不过,这部适销对路的影片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排片,远低于同日上映的《沙丘2》《被我弄丢的你》等。有观众认为,《追月》遇冷和戏曲题材小众,以及没有流量演员出演、前期缺乏热度等有关,也有人认为该片存在宣发失误,“应该找茅威涛、陈丽君等当红越剧演员来帮忙宣传”。

近年来,文艺片网络求排片事件时有发生。“诚意之作,却无排片”,《追月》的遭遇,是小众影片在院线的普遍遭遇。比如此前曾入围2021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柳浪闻莺》院线最终票房为351.3万元,远低于预期。该片主演郑云龙有不低的人气,“郑云龙隔扇羞窥意中人”还登上微博热搜,但仍然没能带热票房。影片制片人藤井树透露,《柳浪闻莺》考虑过走全国艺联专线放映,但因为对影片质量的信心,她抱着搏一搏的态度找了阿里发行,走普通院线。“我曾经也认为文艺片票房低是因为宣发做得不够好,但《柳浪闻莺》让我意识到这类影片就是小众的。”

要破解文艺片的排片困局,如何为文艺片融合商业类型,是众多电影创作者思考的方向,近期的市场黑马《周处除三害》就为小成本影片做出范例。与此同时,正如电影学者所言,票房不是检验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唯一标准,《三峡好人》《地久天长》等票房不高但足以留在电影史上的作品同样重要。要艺术还是要票房,可能是创作者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电影官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