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应似飞鸿踏雪泥,《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解读苏东坡的诗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4-03-10 19:35
摘要:打造海上诗词爱好者的心灵家园

3月9日下午,上海觉群诗社2024年首期“名家讲坛”在玉佛禅寺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以苏轼人生和创作的不同阶段为线索,探讨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讲座吸引数百读者

方笑一认为,苏轼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跟他政治生涯起伏,在各地辗转为官息息相关。他的诗作在人生不同阶段有较大的风格改变。以苏轼早年诗作《江上看山》为例,方笑一说,现代人对七律的审美偏好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影响,而苏轼的这首诗节奏较快,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类似如今的多机位摄像,融合近景、远景和特写,显得与众不同。他又举《和子由渑池怀旧》为例,认为苏轼把“戴着镣铐跳舞”的和诗创作写成了千古绝唱。“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永恒的时间面前,个体经历和人生成败都是非常短暂的一瞬,这首诗中蕴含的偶然性、漂泊感和人生短暂感是有着永恒性的,令生活在快节奏社会的现代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思想与艺术境界得到很大提升,不只停留在悲观的层面,而是走向通透。远贬岭南和海南后,苏轼的诗作呈现出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临终前两日,卧病在床的苏轼创作了《答径山琳长老》一诗,“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平生笑罗什,神咒真浪出。”在这首诗中,苏轼化用道家和佛家的典故表达“没有肉身就没有痛苦”,超脱生死的人生境界。方笑一说,如何看待生死,是苏轼留给后人的最后一笔精神财富。

“名家讲坛”新增名家对谈板块,讲座后,觉群诗社社长胡中行与方笑一就诗词创作展开对谈,并与现场数百位诗友互动交流。他们二人都认为,学习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都要知人论世,要了解写作时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和心境,才能真正理解诗的内涵。

胡中行、方笑一对谈

“名家讲坛”是觉群诗社创办于2023年3月的系列公益讲座,每月一次邀请诗词界专家与诗友分享诗词创作经验,共同赏鉴传统诗词之美。名家讲坛主讲人以觉群诗社专家顾问团成员为主,既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教授,也有来自中华诗词学会、上海诗词学会、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史馆、《诗铎》编辑部、上海楹联学会等专业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

2023年,上海觉群诗社先后举办首届端午诗歌节、“诗词有古今,月是故乡明”中秋诗会和2023“行吟申江”禅·诗雅集暨长三角诗社联盟大会等文化活动,力求打造海上诗词爱好者的心灵家园。

栏目主编:李君娜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