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为什么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改革命题?
分享至:
 (12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珏岚 2024-03-06 06:30
摘要:通过改革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排在首位的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

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构成的三大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则是物的因素。马克思指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这种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具体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等。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则是科学技术。无论是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还是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技术、内燃机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下半叶以半导体、计算机等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抑或是如今正经历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纵观人类发展史上的每一次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都是由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所引发的。

相对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活跃的生产力必然会与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被视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即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则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为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目标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自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新”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掌握时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新”的生产资料。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生产资料最大的变化就是数据要素的出现,数据不仅自身创造价值,还能赋能其他生产要素进而创造更大价值。

新质生产力发展有赖于“新”的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劳动对象,还包括数据资源等劳动对象,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将释放出惊人的生产力效能。

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呼唤新型生产关系。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既包括变革现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也包括以新型生产关系构建推动未来生产力的进步。

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改革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为着力点,通过改革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经营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和技术进步最有力的推动者,其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代表着一国生产力进步的动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经济关系在制度上的反映,是持续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的制度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不断坚持和发展。在所有制方面,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在分配方式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倡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为调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障。在经济体制方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经济体制支撑。

二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不断深化改革,构建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以及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大市场,加快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的流动机制,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三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以此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活力,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引导各类优质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