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上海人才资源总量已超675万人,如何将人才潜力转化为人才红利?
分享至:
 (2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伍慧阳 张玲 2024-02-20 06:31
摘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上海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上海,对上海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发挥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24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上海将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实施全球杰出人才优享服务,推进人才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科技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建设“五个中心”的宏伟蓝图中,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求贤若渴”。

高素质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高素质人才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数据显示,上海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75万人,来沪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排名全国第一。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与此同时,人才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上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比连续19年保持10%以上,2019年、2020年的一等奖占全国20%以上。近年来,上海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全国总数超过25%。唯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庞大人才队伍,才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强劲动力,也唯有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取得更大成果。

以高素质人才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着力点在实体经济。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而无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推进实体经济发展,都离不开高质量人力资本的支撑作用。数据显示,上海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全国最高,已超过40%。可以说,产业数字化已成为驱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因此,唯有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厚植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健全人才工作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使命呼唤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海具备依靠人才红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如何用好人才,将人才潜力转化为人才红利?这就要求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上海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新时代以来,上海人才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贯彻新时代党关于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从而将广大人才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人才能够自觉地投身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坚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人才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鼓励广大人才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

二是完善人才培育机制。首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高素质人才,重点针对基础学科研究、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学生,充分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开展基础研究人才专项试点。针对学科交叉这一学科发展新趋势,聚焦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与高质量制造业人才相匹配的培育体系,补足用人缺口。其次,坚持战略导向。要深刻领会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重要地位,把人才工作当成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工作来抓。同时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发展视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国际科技战略前沿,构筑战略平台,推动高端学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立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在新的世界科技竞争格局和创新版图中抢占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再次,坚持市场导向。人才培育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对产业升级变化作出反应,适应市场的新调整新变革新需求,着力克服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使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重点产业企业,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首先,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根据人才特点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安排人才到适宜岗位,实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经过工作考验的人才要大胆使用,敢于压担子,给予人才充分的成长空间,同时要为人才松绑,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给予人才更大的决定权、支配权、调度权。其次,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破除“五唯”的不良倾向,根据不同人才特点制定差异化评价指标,根据不同行业设置不同评价主体,强化科技成果奖励激励,做好科技人员的生活保障,鼓励人才潜心研究、探索创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再次,构筑人才友好型环境。要着眼于人才各个层面多样化发展需求,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幸福、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人才发展生态,通过建立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为人才提供有温度、有质量、有情怀的公共服务,使人才住得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开心,从而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才在好的环境下冒出来、长出来、留下来。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