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上海科技U35颁奖典礼举行,九院医生凭原创手术机器人“鲁班”获奖
分享至:
 (1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4-01-29 07:43
摘要: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

昨天下午,第三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在科学会堂举行。这项人才计划简称上海科技U35,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颁奖仪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刘剑楠等往届U35获奖者分享了入选这项人才计划的经历和感受。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评选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四大领域,评选出上海35位35岁以下科技创新人才。评选由市人才办、市科技工作党委、团市委和市青联指导,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主办,经初评、终评两轮后,最终确定50人,其中35人为获奖者,15人为提名奖获得者。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U35科技人才登台领奖。

“U35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原创研究,对我们有很大激励作用,也给我们搭建了跨界交流合作的平台。”刘剑楠告诉记者。这位东北小伙子从小喜欢科技创新,大学本科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就读;博士期间,他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陈平教授,研究颌骨缺损功能重建;博士后期间,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教授,运用数字化颌面重建技术开展精准重建和功能康复研究。

入职九院后,刘剑楠开始了研究型医师之路。他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中获得创新灵感,觉得可以将这种结构应用于颌面缺损重建,实现无植入物的多维度固定。据介绍,颌面缺损重建手术用于口腔肿瘤患者,他们在做完手术获得新生后,不得不面对下颌缺失的“毁容”现实。传统的颌面重建是采用钛板和钛钉进行骨段移植,然而钛板和钛钉是异物,存在感染排异,也不利于骨骼愈合,这是困扰临床多年的痛点。

刘剑楠等往届U35获奖者分享入选这项人才计划的感受。

能否用精巧的榫卯结构取代传统的固定方法,开发出一款制备榫卯结构的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刘剑楠提出了这个原创想法。“我申报上海科技U35的时候,手术机器人还没问世,只有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这位青年科研人员回忆。令他欣喜的是,在2021年首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评选中,他凭借原创研究项目成功入选U35,成为备受瞩目的上海医学界科研新星。

如今,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刘剑楠带领团队与企业合作,正在研发名为“鲁班”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这款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发,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成功后,“鲁班”将用于制备颌骨重建手术的榫卯结构,以减少口腔肿瘤患者病患通过及经济负担,也缩短骨段的愈合时间。

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发表了题为《科学之源泉》的演讲,指出科学源泉在于“中国人也能站在世界科学之巅”的底气和志气,并寄语青年科学家珍惜青春年华,提高站位,锤炼系统性思维,练就过硬科学本领。

栏目主编:黄海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