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孙甘露和高博文共论“文学艺术如何塑造上海”丨上观十年·816夜话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刘璐 2024-01-11 18:18
摘要:“写书人”和“说书人”眼里的上海,分别是什么样?

“写书人”和“说书人”眼里的上海,分别是什么样?近日,“上观十年·816夜话”第三期邀请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两位嘉宾,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特聘首席记者高渊共论“文学艺术如何塑造上海”。

孙甘露、高博文在816夜话对谈现场,高渊主持。蒋迪雯 摄

一本书的缘分

从骑车穿行在上海街巷的邮递员到茅盾文学奖得主,孙甘露直言这样的转变“很偶然”。他回忆,因为父亲随部队在外,当教师的母亲工作繁忙,他从小由外祖母带大,读书成为他排遣孤寂、消磨时间的最大安慰。哪怕是休息时间坐在邮局的折叠椅上,他也手不释卷。直到1989年调入作协从事专业写作,孙甘露仍然认为写作是他的一种“业余状态”,少年时代那个懵懵懂懂的文学梦,始终伴随着他。

作为一名“70后”,高博文认为自己这一辈受上海本土文化浸润很深。他的童年正值改革开放,上海滩各种戏曲群英荟萃,戏迷也多。小时候住在石库门弄堂里,每天晚饭时段,家家开着收音机,越剧、沪剧、滑稽、评弹……好不热闹。在弄堂的艺术熏陶下,他开始参加少年宫的业余活动,唱歌、朗诵、讲故事,初中时渐渐对评弹产生兴趣,后来参加了上海评弹团开办的青少年培训班,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自然而然就走上了这条道路。

两位嘉宾的缘分,绕不开一本书——《千里江山图》。孙甘露凭借这部作品收获茅盾文学奖,高博文最早把小说搬上舞台,这就有了评弹《千里江山图》。

曾被外界贴上“先锋派”标签的孙甘露透露,其实他对传统文化一直很有兴趣,也经常和艺术家朋友谈论中国艺术史上的各种传闻和掌故,使用《千里江山图》作为书名写一部作品,正是源自朋友的建议。“我觉得写作需要有一个框架、一个故事、一个结构,还要等待人物,等待这个东西最终成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他潜入一段90年前的历史,塑造了一个别样的上海。

高博文表示自己看到小说开头,上海四马路菜场开秘密会议那一幕,就被这个谍战故事吸引住了。他提到,过去传统戏曲以才子佳人、家庭伦理题材居多,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承载红色文化的传播。“我是上海人,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一直想讲上海的故事。”高博文说,“我还有雄心壮志,今后要把这个故事改成长篇评弹,更加详细、更加丰富地把这本书表现出来。”

一座城市的文脉传承

上海的城市文脉怎么传承?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两人分别介绍了在各自领域做的事。孙甘露这些年广泛参与上海的公共文化活动。由他主要策划的“思南读书会”,即将迎来十周年的生日,邀请过众多重量级的作家、翻译家、学者,包括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应该把这些资源汇聚起来,开放给公众。”十年来,上海的大小书店、机构纷纷办起读书会,他乐见其成:“一个城市读书会遍地开花,是非常好的事情。”

评弹艺术发源于苏州,兴盛在上海,高博文认为这本身就体现了上海的包罗万象。不过,如今年轻人喜欢听的,和七八十岁观众爱好的,不是一码事。根据环境、条件、受众的变化创作产品,对演员的要求其实越来越高。

高博文尝试过新民乐评弹。去年市民音乐节上,他还在上海音乐厅露天广场上开过一场评弹爵士演唱会。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并非要盖过其他文化。在他看来,这几年大家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加理性。现在只要是优秀文化,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都会有受众,这个环境是非常健康的。

这几年高博文带评弹演员去外地、去国外演出,主打的就是江南文化牌。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评弹,虽然不一定完全听得懂苏州话,但看着字幕、听着曲调,说“我就喜欢这个范儿”。他觉得这个“范儿”,就是江南文化的底蕴。长衫旗袍,琵琶三弦,吴侬软语,便是评弹的妙处,看似简单,展现给大家的内涵却很丰富,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睿智、内敛与实干。高博文自信:“把这张牌捏在手里,无往而不胜。”

“评弹在上海接受了海派文化百余年的熏陶,我认为上海这个城市融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于一身,也定能融合出好的文化作品、文化现象,融合出优秀的文化人才。”高博文说。(本文刊于2024年1月11日解放日报02版要闻)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