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时光里不变的东西,特别美好丨上观十年·816夜话
分享至:
 (50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2024-01-01 06:30
摘要:“要完整地在上海生活过很多年,才能真正理解上海。”
一个是在网络上俘获众多年轻人的“爱情专家”,一个是为《三体》作序的“科技玩家”,两位教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梁永安、科学杂志《新发现》荣誉主编严锋做客“上观十年·816夜话”第二期,畅谈“人在上海”的生活和选择。

“上观十年·816夜话”第二期现场,张驰摄。


上海能给人提供超越物质的价值

在上海生活,消费压力大吗?

严锋说,他有一个爱好,骑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转来转去,找各种好吃的面条。一碗葱油拌面原来几元钱,现在最多也就十来元。不同的店,味道又不一样。每次找到一种,就会有发现的快乐。

他说上海既有非常高端的消费,也有平民化的消费,并且这种平民化又不意味着低质、无特色。文化消费亦是如此,各种高大上的音乐厅总会有面向市民的平价音乐会。他读大学的时候就常常光顾星期广播音乐会,当时一张票只需几角钱,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元。只要愿意去寻找、去探索,无论吃穿住行,总能找到很多平价的快乐,这是上海的奇妙之处。

梁永安讲了一个他小时候听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64年,他的语文老师和新婚丈夫决定去从来没进过的上海国际饭店吃顿饭。他们准备了8元钱,进去之后不敢点便宜的,唯恐让人看不起。这时有一名珠光宝气的女士进来了,要这个服务、那个服务,最后只点了一碗当时8分钱的阳春面。“你看这个8分钱好神气啊!”梁永安笑说。

他感慨,上海这座城市有极强的“专业性”,如果有精神方面的追求,总能找到相应的对标物。上海在现代城市的基础上,还能给人提供超越物质的价值,这是他喜欢上海的一个理由。

在上海存在不同的时空

放眼全世界,上海的节奏快不快?

1998年在日本,严锋觉得东京的速度远远快于上海。此后,上海在不断提速。如今,上海已是严锋眼里节奏最快的城市。

梁永安本世纪初在日本教书,10年后再去神户,恍惚以为自己昨晚还在那里——周边似乎什么都没改变,只有一家原来卖数码相机的店变成了咖啡馆,时间仿佛凝固了。严锋表示认同,“去年我去浦东曾经住过的地方,完全不认识了。同样是10年,上海的10年简直相当于其他城市的50年、100年。”

他认为上海是一个多维的城市,在这种可见的速度以外,还存在不同的时空。走在繁华的淮海路,感觉节奏很快;可是近在咫尺,一拐到旁边某个街心花园,很多老人在那里下棋、唱歌、跳舞,城市的速度突然又慢下来了。严锋以家附近的糖炒栗子店为例说,十多年来,它背后始终是一个中年人店主以同样的姿势在帮大家舀栗子,长长的队伍也多年未变。

梁永安也讲述了类似的经历,他认为这种时光里不变的东西,恰能给人以特别的美好。

分寸感是对个人空间的尊重

现场,主持人高渊讲了个关于饭局的段子:如果问“你认识某某某吗”,上海人一般会说“这个人我不认识”;如果上海人说“我认识,我可以拉一个饭局”,那就一定能做到。在上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既不会过于亲密,也不会过分冷漠。

上海人身上的这种分寸感,引起了两位嘉宾的浓厚兴趣。

梁永安说自己喜欢看上海人吵架,两个人很愤怒的样子,指指戳戳,但就是差这么一点点,不会真的碰到。他曾听王安忆说她楼下有一个小售货亭,当时火柴5分钱两盒,如果只买一盒,不计较的话就是3分钱。但上海姑娘不是,上海姑娘3分钱除了要买两分五的一盒火柴,她还要买一根针。大家也不觉得这是小气,在上海人的生活中,这既包含经济的理性,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视。

严锋也很喜欢上海的这种边界感。比如开会、办活动,有些地方可能提供无微不至的接待,而在上海,交通可能要自理,工作餐只是盒饭。“我现在觉得这样很好。有时我不希望人家来接,也不要人家陪着我,更自由。”他认为上海的这种距离甚至是冷淡,更多的是实事求是,也是对个人空间的一种尊重。陌生人的交往一定先从边界开始,要破冰,首先得有边界,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

整场对谈气氛热烈,或许正如严锋所言,上海很难用某个标签去定义,“要完整地在上海生活过很多年,才能真正理解上海。”

(本文刊于2023年12月31日解放日报02版要闻)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