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百时美施贵宝副总裁陈思渊: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与中国患者“同心共情”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惠宇 叶田媛 莫惠娴 2023-12-18 06:09
摘要: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中国的生物制药逐渐深入参与全球化的样本。

从引入第一家外资制药企业,再到如今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历经了蓬勃的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和中国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之前讲起。

11轮谈判

1972年,当时的施贵宝作为中美交流的先驱者,曾先后接待了多个中国代表团访问,为之后率先进入中国并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到80年代已然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势头。当时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则刚刚起步,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不足百亿元,同时又有“巨大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一边是全球前沿的技术能力,一边是巨大的患者需求与发展潜力,开放,是连接供需的通道。

推进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市场虽大,但对世界来说,仍似蒙着面纱。“当时双方围绕合资经营问题进行了11轮谈判,很多美国制药业的企业家对在中国做合资企业不甚了解,但是我们的管理层代表坚定地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最终在1982年正式签约。”百时美施贵宝副总裁、中国及亚洲区域市场总经理、中国区总裁陈思渊说。

选择上海顺理成章。作为中国最早开埠、最早崛起的沿海一线城市之一,开放是上海的基因。当时的上海在鼓励外商投资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地方性法规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甚至建立了最早一批外商投资协会,以帮助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商顺利来沪投资。

1982年,百时美施贵宝在上海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次年10月,中美施贵宝工厂一期工程建设正式在闵行破土动工,总投资1000万美元,占地15000平方米。中美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就在搭建工地的办公室里,绘制出一幅现代化制药基地的蓝图。

初来乍到,解决最迫切的治疗需求是当时百时美施贵宝的战略方向。百时美施贵宝先后将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首个第一代紫杉类抗癌药物引入中国。1985年,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专业处方药销售队伍。

1991年,国务院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发展路线”,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开始萌芽,百时美施贵宝又适时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口服多元维生素片 —— 施尔康,并在之后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非处方药专业营销团队。

一系列上海制造的药品从闵行工厂走向全国,并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向全球。在改革开放政策持续鼓励、支持引进外资技术的背景下,中美上海施贵宝工厂持续增资扩建,将先进的药品生产技术带到国内,同时还持续将多种型号的产品生产出口至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成为这一阶段中国制药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典型案例。

转型与接轨

伴随千禧年钟声的响起,“生命科学之世纪”正式开启。

2014年,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率先开启了向多元化生物制药的战略转型,专注于为包括重疾在内的最具挑战性的疾病领域提供革新性药物。

陈思渊表示,之所以会有这个转型,出发点还是患者的需求。在包括肿瘤、血液病、免疫疾病在内的重疾领域,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其实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百时美施贵宝的战略在变化,中国的生物医药也在迎来新的春天。

2017年6月19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正式成员。这标志着中国药品监管从此登上世界舞台,成为国际药品标准制订的重要一员。一揽子政策接续发布,医药产业自此开启了创新大周期。中国的药品监管机制开始真正和全球接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深。

2019年,陈思渊加入百时美施贵宝不到一年,公司董事会就批准通过了“中国2030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加快引进其全球创新产品线,并充分融入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使中国成为其全球业务的一个重要增长引擎。

今年1月,百时美施贵宝的免疫肿瘤产品O药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用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NSCLC新辅助治疗的免疫肿瘤疗法。

所谓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前,先使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侵犯范围,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适应症的全球多中心研究进程中,招募患者人数最多的一家中心正是中国的天津肿瘤医院。2022年上半年,这一适应症在美国获批,不到一年,就在中国获批上市——实践证明,中国正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系列“中国2030战略”成果还在持续涌现。包括持续拓展的免疫肿瘤产品适应症,用于β-地中海贫血治疗的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红细胞成熟剂罗特西普,以及近期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片。

“清晰的自身发展战略,加上稳定的政府政策支持,让我们坚信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将是与中国健康产业以及民众福祉相互促进、共享成果、共同成就的过程。”

为患者加速

一颗新药的旅程并不以“获批上市”为终点,只有当它惠及患者,并使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实现生存获益、提高生活质量,创新药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逐步建立了谈判准入、直接准入与竞价准入的分通道准入机制,让患者“用得到、用得起”逐渐成为现实。百时美施贵宝正是最早参与准入的先锋之一,致力于通过与中国政府、支付方和行业合作伙伴的协作,在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提高患者对创新产品的可及性。

一方面,积极推动自身的创新产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1月,罗特西普在商业上市仅7个月后就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首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β-地贫创新治疗药物;而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奥扎莫德也已成功被纳入最新版的国家医保目录。

另一方面,在个人商保以及城市普惠型医疗保险(惠民保)领域持续探索。截至2023年3月,百时美施贵宝的免疫肿瘤创新产品已被纳入149个惠民保项目,覆盖超过1.08亿保户。

如今的中国市场,已成为百时美施贵宝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回望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从建立工厂,到加速引入全球创新产品,再到同步参与全球III期临床研究、推动中国创新走向全球,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中国的生物制药逐渐深入参与全球化的样本。

而这一切发生在上海也有迹可循。纵观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是起步最早的城市,产业体系健全、国际化程度较高、研发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生物医药更是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并列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也是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代表性产业。

“最开始吸引我们来上海的这些要素,经过时间的沉淀正变得更加富有活力”陈思渊说,百时美施贵宝将继续推进“中国2030战略”,始终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与中国患者“同心共情”。

栏目主编:宰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