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进博会上,那些“回心转意”的人和他们的“进退博弈”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程祎 2023-11-08 07:52
摘要:是响应某些人的口号对华“脱钩”,还是追随理性紧紧拥抱中国、拥抱未来,博弈结果不言自明。

说到朋友,有些人是“白头如新”,有些则是“倾盖如故”。在进博会“朋友圈”里,大部分客商都是后一种类型——六年间,他们从“观展人”成“参展商”,由“头回客”变“回头客”,更有许多“参展商”成为“投资商”,“回头客”成为“常驻客”,从此扎根深耕中国市场。

不过,这两年进博会上,还出现了一群特别的、去而复返的故人。今年,第六届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吸引了来自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就有这样一些曾与进博会短暂“分手”、后来又“回心转意”、迅速“复合”的外商外资外企。

从“分手”到“复合”,其间必然有种种原因,最考验的还是决策者的勇气与定力。

“分手”的原因不尽相同。比如,据媒体报道,知名水泵及水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格兰富曾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的丹麦国家馆亮相,但第二年原丹麦国家馆大量参展企业组团去了食品和农产品展区,身在工业领域的格兰富感觉不搭,于是放弃参展;全球领先生物制药企业武田制药之所以缺席第二届进博会,是因为那一整年都在忙着处理一桩金额巨大的海外收购案,实在分身乏术。

“复合”的理由却很相似。六年来,进博会为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实现共同发展。不论格兰富还是武田,都因错过进博会而感到后悔,也始终难以割舍对这场盛会的牵挂。好在,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进博会的怀抱始终敞开。这些企业纷纷转身重新拥抱进博,并从中收获了沉甸甸、实打实的成果。

年仅六岁的进博会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企业参不参加进博会,说到底是一种“进退博弈”。进,意味着拿出更大勇气,在贸易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一种更为积极进取的市场战略;退,似乎是“去风险”,但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中独自撑着小船前行,很难说是安全的抉择。

对于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企业而言,是响应某些人的口号对华“脱钩”,还是追随理性紧紧拥抱中国、拥抱未来,博弈结果不言自明。美国快递巨头联邦快递一度退场,两年后又重返进博舞台。就像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所说,“联邦快递是全球贸易坚定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在当前全球面临共同挑战之时,联通畅通、开放合作至关重要”。

类似的共识,在进博会上不断汇聚: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在合作中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也只有这样,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才不至于进退失据,陷入困窘。

“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风险和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机遇和合作。”就在今年进博会举办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或者“去风险”,本质上都是保护主义,违背市场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也违背人类社会发展潮流。

话说回来,进博会上的“进退博弈”,不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一个缩影吗?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